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目前北極海冰普遍變薄,科學家憂心另一次破紀錄的融化

  發表日期:2016-05-12

  作者:Bob Berwyn;編譯:朱吟晨

  觀看:556 次

  引用來源:Inside climate news

去年冬季,北極經歷異常的熱浪侵襲。美國與歐洲的科學家們預測,今年夏季北極海冰覆蓋面積將大幅減少,甚至低於2012年的歷史最低紀錄。北半球多數區域的氣候由大西洋的洋流調節,而北極海冰的融化將改變大西洋洋流的現狀,使得北半球的氣候產生變化。...

為什麼夜晚暖化速度高於白天

  發表日期:2016-03-14

  作者:Correspondent;編譯:劉佩鈴

  觀看:485 次

  引用來源:NDTV

根據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 刊登的挪威最新研究,解釋可能導致夜晚暖化速度較快之原因為對氣候驅動力較敏感,因為大氣邊界層在夜晚厚度從白天的數公里降至幾百公尺,使得夜晚溫度變化較敏感,同樣道理亦適用於極端低溫夜晚。 ...

本世紀末中東地區夏季恐將無法居住

  發表日期:2016-03-07

  作者:Alexander C. Kaufman;編譯:劉佩鈴

  觀看:491 次

  引用來源:Huffinton Post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學者James Hansen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石化產業排放量維持現狀,至本世紀末中東地區及熱帶地區的夏季高溫可能將不再適宜人居住,並且大幅降低農業活動及工程的產能。本篇報告亦提出減碳必須是一個全球共識,尤其這些受影響最重的地區甚至並非最受益於經濟開發,卻必須承受最嚴重的後果。 ...

格陵蘭冰層顏色持續加深恐增加融化風險

  發表日期:2016-03-04

  作者:Marco Tedesco;編譯:劉佩鈴

  觀看:608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期刊 ”The Cryosphere” 刊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成果,團隊比對1981年至2012年間格陵蘭的夏季冰層反照率,發現自1996年起夏季溫度升高造成冰層顏色加深而導致太陽輻射吸收量增加亦促進冰層融化。研究進一步分析冰層顏色加深與冰層融化之間的關聯性,主要原因是表面的新雪融化之後,使得過去土壤中的雜質暴露,同時冰層在反覆融化再結冰的過程中顆粒會變粗,降低其對太...

氣候衝擊至2050年可能危及50萬人口存亡

  發表日期:2016-03-03

  作者:Magdalena Mis;編譯:劉佩鈴

  觀看:689 次

  引用來源:路透社

期刊“The Lancet medical journal “刊登研究內容指出漸趨極端的天氣將使得糧食產量減少,水果蔬菜收成減少至少4%,紅肉產量降低0.7%,糧食供應短缺及營養不良情況將加劇,至本世紀中每日熱量攝取不足99大卡的人口增加而造成死亡率上升。位於西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的低收入國家首當其衝,其中3/4的比例位於中國與印度,歐洲地區則是希臘與義大利。 ...

未來草地生長季節將改變

  發表日期:2016-03-01

  作者:Cheryl Dybas;編譯:劉佩鈴

  觀看:969 次

  引用來源:Eurekalert

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哈佛大學團隊的研究成果,建立模式以推估未來位於加拿大至墨西哥區域的草地生長情況,在氣候變遷趨勢下,夏季溫度將升高並且更乾燥而降低草地覆蓋量與生長力,然而春天提早開始將抵銷此負面衝擊,因此整體生長將不受影響。即使整體生長不受影響,生長季節改變也將影響以此為生的農牧業,相關調適策略應著手規劃。 ...

研究證實海洋酸化延緩珊瑚礁成長

  發表日期:2016-02-25

  作者:Press Association;編譯:劉佩鈴

  觀看:944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珊瑚礁在氣候變遷下生存備受威脅已非新聞,然而長期觀察結果無法確定是海洋暖化、汙染、過度漁獵抑或是酸化才是主因。期刊” Nature” 刊登美國卡內基協會機構最新研究成果,直接針對自然珊瑚礁改變周圍海水酸度,發現酸度確實使得珊瑚礁的外骨骼生長速度降低至少40%,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證實溫室氣體進入海洋造成的海洋酸化即為珊瑚礁生存受威脅的主因。 ...

加拿大團隊運用野花生態研究氣候變遷

  發表日期:2016-02-25

  作者:Wallis Snowdon;編譯:劉佩鈴

  觀看:571 次

  引用來源:CBS News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團隊著手研究因應氣候變遷”輔助遷徙”的可能性。團隊選定當地隨處可見的原生種蛇鞭菊作為實驗對象,將部分北移至溫度較低的地區,部分留在原地,部分南移至溫度較高地區(相當於原地在世紀末的溫度),並觀察此植物於不同氣候下的生存情況,發現南部地區的蛇鞭菊無法生存,而北部的成功繁衍。雖然此輔助遷徙的措施尚具爭議,被質疑有入侵物種的疑慮,然而團隊認為此為本地原生物種,此疑...

智利培育新果樹種因應氣候變遷

  發表日期:2016-02-22

  作者:Local correspondent;編譯:劉佩鈴

  觀看:558 次

  引用來源:Tele SUR

智利水果研究中心(CEAF)的科學家自2009年起積極培育一種果樹,將足以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乾旱、極端寒害與暴風。本研究首重於根莖的強化,運用混種來培育出更強壯的根莖部,例如將桃子與杏仁混種,將更耐旱並且不易感染線蟲,而桃子與梅子的混種則較能耐澇。科學家亦將從氣候與智利相似的美國加州進口物種嘗試增加農作物收成量。本計畫望能於2019年起將新水果物種上市。 ...

地區性未來氣候推估新方法

  發表日期:2016-02-19

  作者:Jonathan M. Winter;編譯:劉佩鈴

  觀看:632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與佛蒙特大學共同研發了一套新方法可望運用於地區性的未來氣候推估。本研究有鑑於目前的氣候推估皆仰賴降尺度技術將全球模式的空間解析度提高至地區,實際應用時有其限制,例如評估氣候變遷對山區集水區的衝擊等;團隊首先分析溫度、降雨各自與海拔的關係,再用此關係去建立結合粗解析度與高解析的海拔資料而得到的高解析度溫度與降雨資料。初步驗證的結果顯示此方法可補強粗解析度資料誤差大、需要...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8,516,75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