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美國新研究公布氣候變遷脆弱魚類

  發表日期:2016-02-05

  作者:Justin Worland;編譯:劉佩鈴

  觀看:536 次

  引用來源:Times

根據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的研究,部分魚類將因為美國東北部海域海水溫度急速上升而受到威脅,包括扇貝及鮭魚。在本研究中所包含的80多種魚類中,非部範圍廣且環境較多元的魚種被認為有較強的適應力,有些甚是能因此受益如鯷魚,這些佔82種魚類的17%,剩餘的則會受負面影響。然而此研究上位於初步分析,對魚類數量減少的時間表著墨較少。 ...

格陵蘭冰層釋放的磷含量相當於整條密西西比河

  發表日期:2016-02-03

  作者:Jon Hawkings;編譯:劉佩鈴

  觀看:642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格陵蘭冰河融化將釋放出比原先預期更多磷。研究團隊自2012年起選擇與之前研究皆不相同的大型冰河Leverett Glacier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採樣分析,發現其所釋放的磷相當於世界上最大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與亞馬遜河,隨著氣候逐漸暖化,冰層融化速度加劇,團隊擔心將有更多的磷釋放至開放海域中,將賦予藻類絕佳的生存條件,並影響整個海洋生態,如果這些存在於石礦的碎屑並沉積於格陵蘭峽...

科學家發現小池塘產生大量溫室氣體

  發表日期:2016-02-02

  作者:Jim Shelton;編譯:劉佩鈴

  觀看:692 次

  引用來源:EurelAlert

根據期刊“Nature Geoscience”最新一期刊登美國耶魯大學最新研究內容,零散的小池塘在以往碳循環過程中未受重視,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池塘可產生與面積不成比例的溫室氣體,面積不到1/4公頃的池塘約占全球湖泊總面積的8.6%,卻產生15.1%的二氧化碳與40.6%的甲烷。研究團隊推測可能原因是小池塘的周長面積比例較高,並且因為深度較淺,吸收較高密度的陸地碳,也較容易釋...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病媒蚊疾病如茲卡病毒

  發表日期:2016-02-01

  作者:Justin Worland;編譯:劉佩鈴

  觀看:720 次

  引用來源:Times

隨著近日茲卡病毒的區域性流行,專家們亦開始重新檢視病媒蚊的活躍環境與傳染病防治辦法。氣候變遷下的暖化趨勢無疑的促使病媒蚊有更有利的活動與繁殖空間,極端降雨亦製造長時間靜置水源孳生病媒蚊的機率,並且在未來疾病流行的風險推估上,依舊缺乏區域尺度的精確氣候資料,因此成果效度有限。然而,專家強調此類流行病疫情控制技術門檻不高,卻需要社會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當公共衛生制度與政策完善如美國,即使環境變得對病媒蚊...

當代歐洲夏季溫度2000年來最熱

  發表日期:2016-01-30

  作者:Kayleigh Lewis;編譯:劉佩鈴

  觀看:595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期刊”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刊登最新研究指出,歐洲自1986年以來的夏季溫度是2000年來最高。研究團隊結合歷史氣候紀錄、樹年輪分析,發現過去30年的氣溫因為極端熱浪事件的頻率增加造成平夏季平均溫度高出歷史平均問度約1.3度,並且與火山活動、太陽驅動力所造成的升溫時期相比,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對溫度上升影響明顯許多。 ...

氣候變遷新模式考量亞洲季風特性

  發表日期:2016-01-29

  作者:Yale University;編譯:劉佩鈴

  觀看:700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根據美國耶魯大學團隊新研究成果,土地利用改變導致氣膠與溫室氣體排放增加,這些在大氣中的改變將會影響季風活動,整體強度減弱;然而這樣的影響將不會是短期內劇烈的變化,也不代表未來的季風降雨會減少,只是當累積到一個程度之後,季風型態會出現變化。 ...

澳洲世界遺產森林受氣候變遷威脅

  發表日期:2016-01-28

  作者:Karl Mathiesen;編譯:劉佩鈴

  觀看:593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州具有非常獨特的生態環境與物種,有超過千年的森林遍布國王比利松與鉛筆松,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這些樹種對火的抵抗力低,所以大部分生長於潮濕不易起火地區,然而這幾年開始氣候異常,上週甚至發生千年一件的乾電暴,引起大範圍的森林大火。從去年開始,澳洲因為印度洋海溫偶極事件與太平洋的聖嬰現象同時發生,春天及夏天都極度乾燥,使得森林大火事件頻傳,且強度增強,並且氣候模式結果亦顯示氣候變...

全球水資源面臨氣候變遷與人口成長壓力

  發表日期:2016-01-27

  作者:Wada, Y;編譯:劉佩鈴

  觀看:556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期刊“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 刊登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團隊的最新研究計畫成果,是全球首次利用跨領域的模式嘗試推估未來人類的用水需求,考量因素包括人口成長、經濟成長、氣候變遷、農業、能源開發及地區與國際政治,提供不同氣候變遷情境下的水資源,以及不同發展策略下能節省的用水量等數據,強調人類在2050年用水需求將比目前高出不只兩倍。本研究期望...

奧斯陸焚化爐啟動回收二氧化碳機制實驗

  發表日期:2016-01-26

  作者:Alister Doyle;編譯:劉佩鈴

  觀看:743 次

  引用來源:The Reuters

挪威奧斯陸主要的垃圾焚化爐The Klemetsrud近日正式啟動全世界首次的二氧化碳捕捉實驗,將垃圾中的二氧化碳自焚燒過程中收集起來,並轉化為熱能提供冬季的暖氣,這項將垃圾轉化為能量的技術目前成本依舊太高,奧斯陸希望藉由本項實驗示範此技術的成熟度及未來量產規模化的潛力。本焚化爐透過此實驗將能為挪威省下0.6%的碳排放量。 ...

雪兔若無法及時調適氣變遷本世紀末將消失至少23%

  發表日期:2016-01-25

  作者:Francie Diept;編譯:劉佩鈴

  觀看:586 次

  引用來源:Pacific Standard

根據美國北卡羅納州立大學團隊的最新研究,季節性脫毛動物如雪兔、松雞、黃鼠狼及北極狐狸等未來將面臨自我進化以調適氣候變遷的壓力,如未能及時進化,提早春季融雪時換毛,偽裝自己已融入周遭環境逃避獵捕,將更容易被掠食者獵殺,以雪兔為例,冬季時全身覆蓋白毛,春季融雪後約一周才會換棕毛,隨著氣候變遷春季融雪時間提前,獎有更長時間暴露自身行蹤,到本世紀末將面臨23%數量的減少。本篇研究刊登於期刊” ...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907,580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