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5-07-20
作者:Talib Haider;編譯:劉佩鈴
觀看:657 次
根據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環境未來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指出,澳洲滑雪勝地新南威爾斯自1954年起隨著全球逐漸暖化,降雨減少,降雪至今也隨之減少四成,除了整體平均數量,單次降雪事件的顆粒與發生頻率也降低,並且融雪速度加快,滑雪場經營成本相對提高。除了產業衝擊,科學家也擔心當地動物的生活型態改變,有待更多相關研究。 ...
作者:Tim Radford;編譯:劉佩鈴
觀看:784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News Network
根據最新的研究,海鳥數量銳減與氣候變遷的關聯性再度被強調。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漁業中心的研究,海鳥數量於過去60年間減少百分之65,人為活動影響棲息地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海水的化學性質改變,氣候改變,海鳥賴以為生的魚類消失或遷移都影響當地海鳥生態。同時,另外一項針對淡水魚類受氣候變遷衝擊的研究指出,受河水暖化影響,耐高溫的鱸魚逐漸取代鱒魚的活動範圍及數量。諸如此類的氣候變遷與人為破壞雙重衝...
發表日期:2015-07-17
作者:Suzanne Goldenberg;編譯:劉佩鈴
觀看:727 次
引用來源:英國衛報
美國大氣暨海洋總署(NOAA)科學家表示繼去年成為史上最熱一年之後,連帶使得海平面上升、暴風強度增強,最嚴重的是海表溫度持續維持高溫,對生態的衝擊將逐漸明朗。科學家指出,海洋吸收了九成的溫室氣體,因此海洋暖化是一項重要指標,要將巨量的海水加溫需要極大的能量,然而一旦開始啟動就無法返回,即使國際達成減碳共識,將二氧化碳維持在當今程度也無法阻止這些暖化現象及衝擊。 ...
作者:Kieran Cooke;編譯:劉佩鈴
觀看:655 次
繼梵諦岡教宗與達賴喇嘛之後,伊斯蘭教學者們也草擬一份宣言準備在八月中旬於伊斯坦堡的研討會中宣布,呼籲人類要對阿拉所創造的世界造成的危害負責,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衝擊了整個自然環境,森林、生物多樣性、海洋與水源的污染等,宣言中也譴責富有國家不負責任的處理態度,最後呼籲全球的伊斯蘭教徒共同應對氣候變遷,發揮一己之力。 ...
發表日期:2015-07-16
作者:Niina Heikkinen; 編譯:劉佩鈴
觀看:682 次
引用來源:美國科學人
龍舌蘭屬植物與仙人掌、鳳梨等植物為了生存於半乾旱的地區,演化出一套特別的將氣孔開啟限制在夜間以減少水份散失的光合作用途徑,稱為景天酸代謝(CAM),經過數十年研究其原理及其基因結構,現在科學家試圖將這種機制移植到其他種植物上以適應地球部分區域逐漸旱化的氣候,本研究還處於早期實驗階段,最終目的是幫助關鍵糧食作物增加抗旱機制,方能成為解決氣候變遷下糧食危機的金鑰。 ...
作者:Rebekah Marcarell ;編譯:劉佩鈴
觀看:590 次
引用來源:Headlines & Global News
由美國澳洲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公布一報告指出,全美國森林大火面積已因為氣候變遷延長2成,團隊分析從1979年至今來的溫度、濕度、降雨與風速四項指標並製成地圖,發現美國森林大火面積過去30年來隨著這些指標的改變,面積已增加將近3000萬平方公里,過去10年政府每年平均花費17億在森林火管理上,未來只會更加惡化。 ...
發表日期:2015-07-15
作者:Correspondent;編譯:劉佩鈴
觀看:1201 次
引用來源:法新社
隨著巴黎氣候會議日期漸近,越來越多相關研究陸續公開,希望能爭取到與會國對議題的關注。最近由11國40位專家學者共同撰寫的報告“Climate Change, A Risk Assessment”指出,氣候變遷對全球糧食及水資源的衝擊將迫使大規模的移民,爭奪資源與領土劃分衝突,這些大規模的生存危機有利恐怖主義形成,尤其在非洲與中東地區。本報告對國際領導者的政策建議是將氣候變遷...
觀看:636 次
根據期刊” Nature Geoscience”最新一期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可能導致2012年發生於俄羅斯的大洪水。科學家們通常對於將單一極端天氣事件歸因於氣候變遷時非常謹慎,沒有足夠證據時通常會先假設為自然變異所驅使,然而牛津大學研究團隊分析這次洪水事件時,發現如果黑海在過去30年間的升溫並非如此劇烈,就不會影響當地大氣系統,改變降雨型態,導致當地山區暴雨,河川流量暴增而溢...
發表日期:2015-07-14
作者:Sid Perkins;編譯:劉佩鈴
觀看:869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根據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最新一篇文章指出,隨著氣候變遷,風的型態改變將使得部分航線的飛行時間延長。科學家分析1995年至2013年的飛行紀錄,並利用超過3000組氣候模式推估未來氣候中的風的型態對航空業的影響,發線從夏威夷至美國西部的飛行時間至本世紀末將增加一分鐘,乍聽之下覺得時間並無顯著延長,但加總此航線每年的總飛行時數30萬小時再換算成耗油...
作者:Rebecca Terry;編譯:劉佩鈴
觀看:1087 次
引用來源:EurekAlert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科學家研究古代貓頭鷹丸化石顯示13000年前地球曾經歷過一次劇烈暖化時期,當時的自然生態系統明顯具調適韌性,乾旱使得湖泊乾涸,陸地植披逐漸從森林轉變為草原至沙漠灌樹叢,動物能夠遷徙,但整體能量流從未減退,隨著不同生物種的興衰會維持平衡; 然而自19世紀末期起人為開發使得整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數量及多樣性大減,同地區中的能量流大幅減少,使得生物適應環境變遷的整體能力減弱。本研究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