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知識專欄

全球暖化的急凍世界

  發表日期:2016-01-26     作者:許晃雄 研究員

在全球暖化趨勢與超強聖嬰的影響下,2015年是有氣象資料以來全球最溫暖的一年。即使到了2016年1月初,慣常的冬天似乎也在台灣缺席,天氣宛若初春。台灣的夏天越來越長,冬天越來越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以前11月底就感受冬天氣息,近年來冬天常延遲到12月底開始。但是氣候即使暖化,冬天終將來臨,有時更造成史無前例的冷。台灣這兩天的超強寒潮,在各地創下破紀錄低溫,彷彿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景象。

暖化世界急凍早已不是新聞。最近幾年,歐美國家早已飽受寒害之苦,2012年初寒冬冰封歐洲長達一個月,2015年初美國西部大旱、東部大寒。氣象單位與媒體習慣以北極振盪解釋急凍現象。中緯度高空噴流是極區冷渦漩的外圍,渦漩強時,東西向延伸甚長,渦漩弱時,則南北蜿蜒,這個來回變化就叫做北極震盪。當冷渦漩強時,南邊溫度高,北邊溫度低,冷空氣留滯在極區,沒往南潰流。相對的,南方的暖空氣,也不容易北移,北半球中緯度的冬天相對溫暖。渦漩較弱時,噴流南北蜿蜒,大氣擾動劇烈,北方冷空氣往南潰流,南方溫暖空氣北移到高緯度。中緯度地區氣溫因此下降,極區氣溫上升。後者就是這幾天媒體瘋傳的北極震盪負相位。

劇烈的大氣擾動是造成急凍事件的主因。最近研究發現,全球暖化趨勢下,熱帶(甚至中緯度)海溫上升與極區海冰融化,都可能讓大氣擾動變得更劇烈,將更多暖空氣與水氣往高緯度地區傳送,同時也導引更多冷空氣往低緯度地區移動,結果就是極區變暖,中緯度變冷,中緯度地區急凍的發生機率變高。以這次亞洲急凍事件說,東北亞低溫、美東下大雪,但是北極圈與美西暖和,太平洋海溫偏暖;整體而言,全球溫度還是偏高。較劇烈的大氣擾動,也會把較多的水氣北傳,造成豪雨與洪水。去年12月底的一個天氣系統,不僅在美國與英國造成大雪、龍捲風與洪水,更將暖濕空氣經由北海傳至北極圈,使得極區溫度高於加州氣溫。這樣大幅度的冷乾/暖濕空氣的南北交換十分罕見,釋出的大量能量,使得天氣現象變得更劇烈。這次被暱稱為「柯吉拉」的聖嬰現象,不僅強度直逼上世紀最強的聖嬰,相較於以往的聖嬰,影響範圍擴大到中高緯地區,似乎與全球暖化形成加成效果。

人類排放過多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暖化持續發生中,並不會因為幾次區域性急凍事件而停滯。即使太陽黑子造成的中世紀「小冰期」重現,降溫程度也遠小於人為暖化幅度,或許會些微延緩暖化,仍無法逆轉暖化趨勢。人為全球暖化不僅讓地球升溫,改造聖嬰現象,也可能使得極端天氣更劇烈更頻繁,衝擊更大,不能掉以輕心,唯有積極的減碳與調適作為,強化耐災能力,才是正解。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