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知識專欄

網購商品怎麼這麼久還沒有到? 氣候變遷下的貿易危機

  發表日期:2022-03-22     作者:任雅婷

 

 

你有過很開心地在網路上訂購喜歡的商品,可能是新一季的外套、習慣使用的日用品、家人的生日禮物,但1個禮拜、1個月、甚至3個月後都還沒收到商品的經驗嗎?一直打開手機的app或購物網站的會員資訊查看商品是否出貨了,對等待時間的不確定性讓你焦慮,但又不甘心取消訂單?放心,你並不孤單。

在2020-2021年,許多人經歷了跟你一樣的狀況。為防堵COVID-19疫情的封城行動造成勞動人力短缺與倉庫進出被禁止,購物習慣的改變等造成商品出現缺貨,物流出現「塞車」的狀況,延遲許多商品出貨與到貨的時間。但除了COVID-19外,你有想過「氣候變遷」在你的網購流程中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嗎?
 

 

在全球化的今日,貿易已占了全球GDP約4、5成 (圖1),在某些國家甚至超過100%[1]。大量的貿易除了讓國家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更加蓬勃與便利外,因貿易所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也加劇氣候的變遷,而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extreme weather event) 卻又影響貿易的正常運作[2]。在這樣的循環下我們該怎麼看待貿易?又或是我們可以如何改變思維與購物的方式?


[1] 商品貿易(GDP占比)的計算方式為進出口商品的總額與GDP相除。

[2] Brenton, Paul, and Vicky Chemutai. (2021). The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Nexus: The Urgency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doi:10.1596/978-1-4648-1770-0. Licens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CC BY 3.0 IGO.

 

 

貿易從人類文明開始發展時就已存在;在貨幣被發明前,人類透過彼此交換合意之等值商品與服務來相互滿足所需。從希臘文明開始到第五世紀的羅馬帝國殞落期間經歷了大量且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產生關鍵影響的貿易。比較常聽到的也許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漢朝透過連結中國與印度、波斯、西歐及東歐的絲路運送絲綢、蔬果、牲畜、穀物、工具、皮、紙張、藝術品與貴重金屬等的貿易行為(圖2);除了交換實質的商品外,也交換了語言、文化、宗教、哲學與科學等重要人文資產[3]


[3] History. The Silk Road.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ancient-middle-east/silk-road.

 

 

那在現代,貿易如何運作呢?貿易供應鏈又是什麼呢?

貿易分為出口與進口,整個過程需要經過多個環節,而終點就是買家得到所購買的商品。以海運來說明,整個過程涵蓋多名人員,出口商會先經過海外仲介協助提交出口證明給海關以獲得出口聲明的核發才得以交由物流安排運送,由貨運機關進行貨櫃運輸的排定並提交裝載清單後出港,結束出口端的作業 (圖3)。

在貨物到達港口的前幾日,進口商需要將進口聲明提送給海關並支付港口費以順利清關,並進入當地運送的程序,以將商品提供給顧客 (圖3)。如果你從海外訂購商品那你就扮演著進口商的角色,需要提訴進口聲明並經過清關等流程。在商品實際到達你的手上前都還有很多的變數。

好奇為什麼你訂購的商品會一直還沒出貨嗎?這兩年除了因COVID-19造成人工短缺外,我們大部分購買的來源都是進口商 (貿易商) 而非直接的出口商或製造商,這就意味著進口商能否順利取得貨品攸關貿易鏈的順暢運作。

在氣候變遷的環境下,土地的沙漠化與鹽化,造成自然資源 減少。2020年與2021年的野火摧毀許多農地且乾旱影響農產,造成糧食與原物料的短缺;而歐洲主要葡萄酒出產地義大利、西班牙與法國 (3國的產量合計約佔全球的45%) 在2021年因受到春季嚴寒、冰雹,以及豪雨的影響,葡萄產量驟減;巴西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產量占全球約4成,但2021年受到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低溫事件影響,產量估計減少約20到30%[4]。上述案例意味著供應鏈最前端的製造商就已受到影響,商品也許無法滿足進口商原本的需求,導致出貨的困難。

如果你的包裹顯示在寄送中呢?這有幾個可能性:

你的包裹還在海外,無法順利被運送。在氣候變遷的環境下,極端天氣事件,如強降雨、強風、熱浪、乾旱等影響運輸系統正常運作,造成商品運輸延遲。2020年與2021年在全球發生多起因熱帶氣旋或颱風而關閉港口或機場的事件[5]

以跨國長距離的運輸來看,強降雨與颱風帶來的豪雨與強風影響航運與空運正常航行及場站正常營運 (如強風可能吹垮機場空橋或是港口起重機無法運作,而需延後載貨) 。空運還受到高溫的影響,高溫可能造成機場跑道上的瀝青融化,產生坑洞而影響正常起飛外,航機也因空氣密度低而需增加起飛時所需的動力,如果跑道不夠長,讓飛機有足夠時間進行加速,達到順利起飛所需的動力,就需透過減少載重量 (可能就是你訂購的包裹) 來起飛[6]


[5]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全球災害事件簿。https://den.ncdr.nat.gov.tw/1132/1188/

[6]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2018). Climate Adaptation Synthesis Report. https://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Pages/Climate-Adaptation.aspx.

你的包裹可能已經順利進入國內,交由陸運業者進行運送,但陸運在面對氣候變遷最有可能受到的是強降雨的影響,降雨影響視線,進而降低駕駛的行車速度;更嚴重者可能造成路段淹水或坡災,進而阻斷路段,又或是強風造成駕駛安全的威脅。而,在未來,強降雨發生的頻率與強度都將可能提高[7]

在氣候變遷對貿易產生衝擊的環境下,未來貿易的發展方向可以如何去因應?如何降低氣候變遷的威脅?

[7] TCCIP. 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abstract_one.aspx?kid=20210810134743.

雖然貿易行為排放許多溫室氣體,但換個角度思考,因有貿易的存在,可以將部分產品的生產移至低碳排製程的地區,各國之間可以相互彌補與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如透過貿易交換綠色科技、服務與商品,降低碳排,並強化貿易鏈。且,如果進出口國生產的商品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高於運輸商品的成本,也有助於降低全球的碳排。

而也是因為有貿易,讓世界可互相因應氣候的變遷,如國家透過進口熱帶動植物以因應溫升的環境,培育可耐旱與耐熱之動植物,以確保糧食安全;透過貿易可協助國家增加氣候變遷的韌性,也可以在國家經歷災害後快速透過貿易的支援復原。

 

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貿易的永續性,在2021年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 26) 中,28國簽署 (代表全球75%貿易)了新森林、農業與貿易聲明 (Forest, agriculture and commodity trade (FACT),支持商品生產國&消費國間的永續貿易[8]。該項聲明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在於建立永續發展的農業與森林商品,因其與糧食安全、土地健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等彼此相關,以達到長期環境與貿易的健康發展。

除了國家的作為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上可以如何因應貿易危機呢?也許你自認為不是購物狂,但不可否認我們身為貿易供應鏈的末端多少都會在看到新奇有趣、流行愛好的商品時會用別人聽不到的聲音在心中尖叫:「好想買!」這也放入購物車,阿,那個也需要。深呼吸。也許是時間控制一下心中的小小購物狂,改變我們的購物方式了。

我們在消費上需要考量的更多、更全面,不再只有商品本身的實用性,而是商品的整個生產與製作流程,包含生產的人員是否有受到剝削、商品的材質、製作的技術與方法,到運輸到你手上時使用的運輸方式等。用更全面的方式思考我們購買的商品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支持貿易供應鏈的永續發展。以下提供可以馬上開始嘗試看看的作法:

 購買公平貿易商品

公平貿易已發展一段時間,而公平貿易的標章由國際公平貿易組織 (Fairtrade International) 發行 (圖4)。取得該標章的商品須滿足3個條件:

  • 保障生產者所得到合理的收購價格,幫忙生產者的生計並進而脫離貧窮。
  • 確保消費者可清楚追溯產品來源,以利消費者享用優良品質的商品。
  • 維持環境永續發展,制定加強種植土地的土質與水資源管理,以因應氣候變遷。

也許你最常聽到的是公平貿易的巧克力與咖啡,但現在全世界有取得公平貿易標章的商品已多達3萬多項,且持續增加中。除了巧克力與咖啡外,還有棉花、蔗糖、茶葉、米與穀物等各類農產品,更有用這些農業原物料製作的保養品及化妝品、汽水,酒精飲品、衣物等。透過將日常生活上的用品替換為公平貿易商品,除了確保貿易供應鏈的永續,也降低氣候變遷的威脅。

 支持環境友善商品
環境友善商品從製造、使用到拋棄都較相同的商品對人類健康與環境造成較小衝擊;環境友善商品會透過減少包裝、使用回收材質、在製程中降低能源使用與二氧化碳排放等作為降低商品對環境的負擔。透過支持環境友善商品,加強環境友善商品的研發、製作與交易對貿易的永續性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結語

因購物習慣的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大量依賴網購,但網購有時也無法及時滿足我們的需求。從供應鏈出發作思考,可發現供應鏈的複雜,而氣候變遷衍生的極端事件頻率與強度增加影響供應鏈的每個環節,例如製造商的生產進度或生產量因原物料的短缺而無法達到進口商的需求,而貨物在運送過程中也可能因熱浪、強降雨、強風等而延遲。

在未來環境持續變遷下,我們需要檢視自己的購物行為,思考自己購買的每一個項物品對環境與貿易供應鏈可能產生的負擔,有哪些消費行為可以改變,讓貿易在氣候變遷的環境下可永續發展。

 

本文轉載自「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電子報056期」:

任雅婷,2022:網購商品怎麼這麼久還沒有到? 氣候變遷下的貿易危機。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電子報,第56期。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