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聯合國:「亞洲是氣候變遷之戰成敗的關鍵」

  發表日期:2019-08-08

  作者:相關作者;編譯;張珈瑋

  觀看:1087 次

  引用來源:Energyworld

下個月聯合國將召開氣候高峰會,「2050年達到全球零碳排」將會是高峰會期望堅持的目標。聯合國秘書長特別代表Rachel Kyte指出,「亞洲將是對抗氣候變遷成敗的關鍵地區,而亞洲國家承諾推動碳中和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會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但東南亞國家近年因經濟快速發展及人口增長,造成能源需求大增,燃煤發電廠的興建和火力發電大範圍使用的情形,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議題上需探討的問題之一。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全...

瑪莉亞颶風將滿2週年 受災地區的復原之路仍舊漫長

  發表日期:2019-08-07

  作者:相關作者;編譯:張珈瑋

  觀看:653 次

  引用來源:German Watch

2017年9月,五級颶風瑪莉亞過境多米尼克(Dominica)、美屬維京群島(Virgin Island)、美國自制邦波多黎各(Puerto Rico)等加勒比海小島,重創這個以自然風光聞名的地區。根據調查指出,多米尼克90%的建築屋頂都遭損害,造成31人死亡,經濟損失達12億美元。遭瑪莉亞颶風蹂躪的波多黎各,則因其挾帶的強風和降雨造成多處淹水、土石流,全島的電力供應及通訊系統也遭嚴重破壞,讓全島...

藻類生物窗簾 建築學家提出新型碳捕捉方法

  發表日期:2019-08-06

  作者:Dougal Shaw.;編譯:張珈瑋

  觀看:978 次

  引用來源:BBC

一個由建築師與科學家所組成的團隊,發明了協助城市減碳的另一選項—「生物窗簾」(Bio-Curtains)。該團隊將實驗室培養的藻類裝填至長條型的透明材質中,並懸掛在建築物外,當太陽曝曬時,「生物窗簾」便會從底部開始吸收二氧化碳,並與藻類產生光合作用,再將轉化的氧氣從上方排出。 發明團隊表示,「生物窗簾」不僅不占空間,一片「生物窗簾」的吸碳能力更等同於一棵成熟的大樹,但其維護成本較...

歐洲酒廠因應氣候變遷的作法

  發表日期:2019-08-05

  作者:Ian Mount;編譯:張珈瑋

  觀看:1239 次

  引用來源:Financial Times

研究指出,全球葡萄酒產區的葡萄生產季平均溫度自2000年以來,已上升1.4°C,預計在未來50年將再上升2°C左右,南歐的增溫情況會最為明顯。因溫度直接影響葡萄的成熟速度,也決定了葡萄酒的顏色、甜度和層次,為此,位於南歐的西班牙多家酒廠以提早採收、延後採收、種植區移至高海拔地區、擴大種植區遮陰範圍等方式減少葡萄的吸熱,亦有酒廠主開始改種較慢熟的葡萄品種,除能在炎熱的天氣下產出味道較...

日本環境省發布「2100未來天氣預報」宣傳短片

  發表日期:2019-08-01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郭昶欣;校稿:張珈瑋

  觀看:1095 次

  引用來源:日本環境省

若沒有對全球暖化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在2100年,地球的溫度估計會較2000年的平均氣溫上升4.8°C。日本環境省近期便針對此議題發布其最新宣導影片,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與最新的天氣情況等資料,製作出2100年的夏季與冬季天氣預報,預報分為兩個版本:實現「升溫控制在1.5°C目標*」的2100年,以及未實現前述目標的2100年。 *註:「巴黎...

為阻止因生產巧克力等產品所造成的森林砍伐 ,歐盟積極展開行動

  發表日期:2019-07-31

  作者:Ruth Maclean;編譯:張珈瑋

  觀看:828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全球80%的森林因農業或畜牧業而遭砍伐,且全球36%與毀林有著密切關係的農作物及肉質產品都進口到了歐盟國家。為此,歐盟近期推出新的行動綱領,透過加強土地與資源的利用、供應鏈的管理以及相關研究,進一步解決食品供需的問題,同時評估可行的新監管措施,盡可能地把「歐盟食用大豆、巧克力、肉品等消費行為所造成的森林砍伐和劣化降至最低」。...

開放資料之於全球糧食安全、氣候變遷與農業危機

  發表日期:2019-07-31

  作者:André Laperrière;編譯:林盈年;校稿:張珈瑋

  觀看:686 次

  引用來源:Open Access Government

全球農業與營養開放資料(GODAN)執行長-André Laperrière公開表示,全球糧食安全及飢餓問題與氣候變遷有著因果關係,而「開放資料」(Open Data)是一個可以同時處理糧食問題和人類與環境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儘管如此,許多資料仍因商業競爭考量、企業形象等原因而無法公開,在資料分享上窒礙難行。對此,Laperrière呼籲政府提出政策和實際...

更精準的天氣預測將改變城市的運作方式

  發表日期:2019-07-31

  作者:Alissa Walker;編譯:林盈年;校稿:張珈瑋

  觀看:698 次

  引用來源:CURBED

隨著時間演進,氣象預測越來越精準,人們更已習慣在日常中取得未來的氣象資訊。近年來,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挑戰,讓現有的氣象預測不一定能滿足都會地區的需求,如何善用或改進天氣預測工具及方法便成為城市治理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以往的氣象預測,多著重於說明未來天氣是什麼型態(What the Weather is),而未來預測應聚焦在天氣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What Weather does),但這有賴於統...

部分專家認為AI可更準確地預測氣候變遷的影響

  發表日期:2019-07-29

  作者:Taylor Logan;編譯:林盈年;校稿:張珈瑋

  觀看:935 次

  引用來源:CBC

人工智慧(AI)數據處理快速、錯誤率低等特性,讓部分專家認為AI能更好的協助人類預測極端氣候、洪水或其他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微軟在2017年便推出了AI for Earth計畫,為全球針對氣候變遷進行AI運用的團隊提供研究經費,而目前已有超過66個國家、250個單位參加。 這項計畫更將重點放在農業、水資源、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四個方向,希望針對這四個領域提出解決方案,進而扭轉氣候變遷的現況。同...

當今全球的升溫現象是2000年來首見

  發表日期:2019-07-27

  作者:Matt McGrath;編譯:朱吟晨

  觀看:965 次

  引用來源:BBC

許多氣候變遷懷疑論者常主張,氣候變遷也許真的存在,卻不應歸咎於人類,只是自然界的正常溫度起伏。近期幾份研究則利用過去2000年來的溫度紀錄,證實目前全球升溫的嚴重程度是2000年來首見,是自然因素無法造成的現象。 這些研究使用700種代理資料(proxy data),包括世界各地的樹輪、珊瑚礁或湖底沉積物等。反衍而得的溫度資料顯示2000年來,地球曾發生多次氣候變遷,包括西元250-400年的羅...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837,700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