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研究發現日本2018年的熱浪與全球暖化絕對相關

  發表日期:2019-06-06

  作者:Natalie Sauer;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669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Home News

事件歸因(event attribution,EA)是研究學者使用科學方法,檢驗單一事件與氣候變遷的相關性:以氣候模式模擬若氣候變遷存在(或不存在),該事件發生的機會是否有所差異。 2018年7月的日本發生嚴重熱浪事件,當時氣溫曾高達41.1℃,造成1032人死亡,是該國有史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此外,去年的暴雨事件引發了土石流,並造成數十年來的最嚴重淹水事件。近日一項日本氣象學會使用事件歸因的研...

迎戰熱浪 南韓首爾將於2022年前建造400個遮陽避難所

  發表日期:2019-06-05

  作者:오세중;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770 次

  引用來源:머니투데이

為迎戰氣候變遷下的熱浪衝擊,南韓首爾將採取應對措施。自本月起至2022年,每年計畫投入四億韓元,規劃於全市建設400個以上的遮陽避難所、種植600株以上能提供遮蔭效果的樹木。 市政府目前已經確定了施工113個場所,預期將在6月中完工。挑選地點包括人行道周邊等空間,並增加椅子等休憩設施,希望能對市民在炎熱天氣內的休息有所益處。 該市政府表示,此植林計畫除協助市民調適高溫熱浪的不適,也能降低空氣中...

學者著手研發能進行碳封存的植物

  發表日期:2019-06-05

  作者:Augusta Pownall;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738 次

  引用來源:dezeen

位於加州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正在研發一種能夠進行碳封存的植物,希望能透過植物根部將二氧化碳儲存至土壤中,而非使其於植物死亡分解後,重返回空氣中。該研究團隊期望能在全球建設生產儲存過量二氧化碳的植物工廠,以遏制地球暖化,並減少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此種以植物為基礎的氣候變遷應對方法,可望有助於儲存人類每年產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46%。對於新物種的研發...

簇絨海鸚將因氣候變遷大量死亡

  發表日期:2019-06-05

  作者:Yessenia Funes;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832 次

  引用來源:Earther

簇絨海鸚(tufted puffin,又稱花魁鳥)有著鮮豔的喙、身上大部分是黑色羽毛,與頭上白色羽毛形成顯著的差異;簇絨海鸚看似居住於赤道地區的企鵝,實際上卻偏好棲息於低溫的沿海與懸崖地區。 位於白令海上的聖保羅島,於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間有三百多隻死鳥被沖上岸;簇絨海鸚是其中的一大部分。研究人員直指氣候變遷是造成這些死亡的主要原因。隨著海水溫度上升,海中的浮游動物數量減少,導致食物...

阿諾與瑞典少女格列塔出席R20氣候峰會

  發表日期:2019-05-31

  作者:Chase Winter;編譯:朱吟晨

  觀看:1248 次

  引用來源:DW

R20 Regions of Climate Action(R20區域氣候行動組織)是好萊塢影星暨前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於2011年創辦的非營利組織,宗旨為實行全球氣候的保衛行動;R20與國際相關組織密切合作,諸如聯合國、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與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

AI技術 幫助民眾近距離感受氣候變遷的存在

  發表日期:2019-05-27

  作者:John Pavlus;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845 次

  引用來源:Fast Company

對大多數人而言,氣候變遷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無論是南北兩極的融冰,或是遠處某個受到氣候威脅的島嶼。研究人員指出,這是因為人們在精神上,很難模擬氣候變遷的複雜性和機率效應。有鑑於此,人工智能(AI)研究員決定開發一個互動系統,透過結合氣候模型與Google地圖,將氣候變遷的複雜性和機率效應具體呈現於Google街景圖像上,使民眾僅需透過地圖照片的瀏覽,便能清楚看到氣候變遷可能對自身家園造成的衝擊。研究...

歐盟的畜牧業補貼引發議論

  發表日期:2019-05-27

  作者:Tom Levitt;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780 次

  引用來源:Guardian

在巴黎協議下,歐盟與其成員國承諾在203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至少40%。在歐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中,肉類和乳製品共佔約12-17%;但自2010年來,歐盟農業部門的排放量完全沒有減少,且歐盟持續補貼密集型畜牧場,每年支付數百億美金,約佔歐盟總預算的1/5。 氣候專家批評,這是無視於氣候緊急狀況的政策: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認為,歐盟必須支持農民生產更少、更好的肉類,並提供肉類和...

氣候變遷致使更多人面臨被蛇咬傷的風險

  發表日期:2019-05-27

  作者:Walter Ochieng;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1241 次

  引用來源:Stat News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全球各地氣溫上升,乾旱、熱浪、洪水、寒潮和野火等嚴重極端事件頻繁發生,威脅著「蛇類」的生存環境;面對不利於生存的自然環境,蛇類只有三種選擇:遷移、適應或死亡。為延續生命,大規模的蛇類隨著氣候遷移,卻也使得「被蛇咬傷」的事件愈加普遍。在過去十年裡,全世界估計約有3千萬人被蛇咬傷,單2018年,就有近540萬人被咬傷。這些都只是保守估計的數值,事實上許多類似案件並沒有被通報,特別是...

梅克爾承諾德國將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

  發表日期:2019-05-24

  作者:Natalie Sauer;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772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Home News

德國、義大利、波蘭等國缺席羅馬尼亞峰會揭露關於減碳的「非文件」簽署。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這是因為「淨零碳排放」並不是德國的2050年目標;德國目前的2050年減碳目標為減少80-95%的溫室氣體排放。但梅克爾在本月月中於柏林舉行的彼得斯堡氣候對話(Petersberg Climate Dialogue)上,表示將加碼德國的減碳目標,希望跟上法國等八國的2050年碳中和目標。梅克爾指出,碳中和不代表...

德國、義大利、波蘭等國缺席歐洲的淨零碳排放目標

  發表日期:2019-05-22

  作者:Frédéric Simon;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925 次

  引用來源:EURACTIV

於一份非文件(non-paper,意指外交談判中不具效力的非正式文本)上,法國、比利時、丹麥、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政府等國呼籲歐盟加強應對氣候變遷,並簽署歐盟委員會的「2050年淨零溫室氣體排放」計劃。但德國、義大利和波蘭缺席了這份簽署名單,似乎呼應了近日歐盟峰會上的分歧。 該份非文件呼籲歐盟於明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峰會(United Nation Secretary-General...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7,943,753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