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COP24終於達成協議

  發表日期:2018-12-22

  作者:Teresa Dapp, Natalie Skrzypczak, Torsten Holtz;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749 次

  引用來源:new.com.au

為達成具體協議,原定14日結束的COP24順延一日,於15日清晨才閉幕。雖然此次完成的氣候談判關係著全體人類與後代子孫,但這一切仍不足以暫緩全球暖化造成的危機。而在此次會議裡,各國代表為維護自身利益,仍就不少議題發生衝突,如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低開發國家,於融資議題重申其背負的不公平氣候損害,並要求已開發國家長期的金援。國際NGO綠色和平也發表聲明,希望政府採取立即性的行動,否則當國家面臨滅絕時...

氣候變遷迫害語言多樣性

  發表日期:2018-12-19

  作者:Anastasia Riehl;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864 次

  引用來源:Channel NewsAsia

目前全球約存在著7,000種語言;但到了本世紀末,可能只有半數的語言能留存下來。造成語言損失的因素眾多,包括全球化、戰爭、移民、缺乏教育支持等,而氣候變遷卻常被忽略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許多小型的語言社區位於島嶼或海岸線上,極易受到颶風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語言學家指出,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迫使許多島嶼國家內的小型社區必須分散或重新安置,進而導致語言體系的分裂,甚至是滅絕,如印尼蘇拉威西島上的多元語系...

COP24周邊報導:全球非營利組織示威抗議韓國使用煤炭

  發表日期:2018-12-17

  作者:이효용 기자;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831 次

  引用來源:KBS

COP24的活動除包含主要的會議,會場之外,也發生了不少抗議活動。上週(13日)為反對韓國使用煤炭,包括美國環境團體NRDC、菲律賓非政府組織APMDD與韓國對抗氣候變遷的青年市民團體GEYK等發起一場抗議活動。約20人集結於COP24總會場前與一樓大廳的示威, 手持以韓語、英語書寫的「文在寅總統請停止煤炭投資」、「不要再有化石燃料」、「韓國是氣候無賴」等標語進行抗議。除此之外,他們也要求韓國停...

COP24:日本環境部長呼籲因應全球暖化,現在就開採取行動

  發表日期:2018-12-17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752 次

  引用來源:產經新聞

日本環境部長原田義昭於COP24發表演說,向全球宣布日本已連續四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未來也將應用今年10月成功發射的溫室氣體觀測衛星—IBUKI 2號,為世界各國的溫室氣體減量與驗證提供貢獻。他也呼籲,應對全球暖化需要從現在開始就展開行動。同時,他表示日本政府「歡迎」IPCC出版的《Global Warming of 1.5℃(全球暖化1.5℃)》報告,並將其與巴黎協議定為目標,向國...

評估COP24成功與否的四大項目

  發表日期:2018-12-14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720 次

  引用來源:France Diplomatie

法國政府認為今年聯合國主辦的COP24成功與否,可根據四個面向的評估,包括:將2015年COP21的巴黎協議進行收尾,確保立即且全面性的實施;匯集各國部長與民間社會代表的促進性對話機制「Talanoa Dialogue」是否有成效,及能否提升2020年的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s)的目標;氣候融資的進展;持續透過行動議程來動員所有...

COP24周邊報導:德國獲頒「負面」氣候獎

  發表日期:2018-12-12

  作者:Alex Pearson;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795 次

  引用來源:DW

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CAN)為一國際環境保護相關的非營利組織;近日CAN於COP24批評德國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不足,為德國頒發「當日化石獎」。CAN指出,德國政府已在會議上承認無法達成原定的2020年減碳目標:德國原本預期,到了2020年,其溫室氣體將減少40%(以1990年排碳量為基準);如今預估只能減少約32%,短少8%。CAN另外提到,德國未能制定國家計...

COP24報導:美國、俄羅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阻撓在議程中納入關鍵的氣候研究

  發表日期:2018-12-11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855 次

  引用來源:Associated Press

IPCC今年10月出版《Global Warming of 1.5℃(全球暖化1.5℃)》(詳細內容可見本網站摘要報告與第23期電子報),向全球宣告若地表平均溫度上升1.5℃,全球將面臨的生態變遷、災害風險等,也說明若要避免這些災害,世界各國應採取的對策;此報告被廣泛認為是針對政策制定者發佈的一記警訊。 在目前進行中的COP24上,幾乎所有國家代表都希望引入IPCC報告,使其成為未來行動的基準,...

以清潔能源汽車邁向永續

  發表日期:2018-12-10

  作者:Yasmina Guerda;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461 次

  引用來源:United Nations

交通運輸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大禍首。根據IPCC的資料,其排放量約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4;此數據是30年前的1.7倍,而若不採取任何積極措施,到了2040年,全球車輛的數目更將可能倍增。在此次的COP24中,為商討如何減少交通運輸的排碳量,電動車輛已成為最有可能的解決之道。值得注意的是,若電動車輛的電力來源仍以石化燃料為主,即使電動車輛普及,最終也只會增加困擾,無助於改善氣候變遷的問題。為了防...

多數美國民眾支持政府採取行動,阻止氣候變遷

  發表日期:2018-12-07

  作者:Veronica Stracqualursi;編譯:林盈年;校稿:朱吟晨

  觀看:759 次

  引用來源:CNN

儘管美國川普總統公開表示對氣候變遷的不信任,近日也再度表示不相信由美國政府出版的「國家氣候評估(National Climate Assessment)」報告,但其實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開始相信氣候變遷正在發生,甚至包括總是對此議題持否定或懷疑觀點的共和黨人士。根據美國一項民意調查,超過五成的美國民眾認為氣候變遷是非常嚴重的課題;約八成的民眾認為氣候正在發生變化,並導致極端天氣;且大多數接受調查的美...

歐盟發表長期目標:2050年零溫室氣體

  發表日期:2018-12-06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郭昶欣;校稿:朱吟晨

  觀看:723 次

  引用來源:東京新聞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上月底發表策略性目標,希望於2050年前,所有加盟國的溫室氣體排出量都能達到實質的零排放。歐盟委員會將以此為基礎,督促會員國在2019年底前擬出具體的措施。 在巴黎協議規範下,20世紀下半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與森林等的吸收量相同,以實現全球的零排放目標。歐盟向來以全球暖化問題的主導者自居,本次也選在12月的COP 24之前發表此目標,以期...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8,487,173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