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減碳的另一種方法—把碳從大氣中移除

  發表日期:2018-04-27

  作者:Bobby Magill;編譯:朱吟晨

  觀看:977 次

  引用來源:Bloomberg BNA

巴黎協議下,世界各國的各個產業都需要致力於減少碳的排放量。雖然不少國家已開始有所作為,從政策著手推動再生能源與其他減碳措施,目前的減碳步調仍不足以達成巴黎協議的重要目標—21世紀末的升溫幅度不超過2℃。如果無法有效減緩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的速率,甚至歸零,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移除也許可以是另一種選項,形成所謂的「負排放」。全球產業界已嗅到商機,以碳移除的新興科技為號召投資人與客戶,以維...

臺灣氣候研究團隊訪德國普朗克氣象研究所

  發表日期:2018-04-26

  作者: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編譯:邱雅暄

  觀看:1353 次

  引用來源: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組成的臺灣氣候研究團隊,近日赴德國進行系列交流,於 2018 年 4 月 24 日訪問位於漢堡的馬克思普朗克氣象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簡稱 MPI-M)。此次交流目的,除切磋雙方團隊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氣候變異」的氣候模式研究成果,更盼促成氣候資料的共享與交換。 在工作坊中,臺灣團...

從外太空著手,對抗氣候變遷

  發表日期:2018-04-25

  作者:Katharina Wecker;編譯:朱吟晨

  觀看:559 次

  引用來源:DW

全球每天有數千顆衛星繞著轉,偵測著地球的一切動向,氣候學家則藉此比對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砍伐等重要變化。由於衛星觀測不侷限於單一地區,而是全方位的視野,上週在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德文: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DLR) 主辦的氣候變遷研討會上,科學家們齊聚一堂,討論太空科技對氣候變遷研究的助益,其中兩項重要的研究分...

春神來了誰知道?5個被氣候變遷弄傻的動植物案例

  發表日期:2018-04-24

  作者:Livia Albeck-Ripka and Brad Plumer;編譯:邱雅暄

  觀看:1237 次

  引用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如同芭蕾舞者跟隨管弦樂起舞,許多動植物依據大自然的信號變化,決定何時生長、繁殖、遷徙。但在全球暖化下,某些地區的春天早了、秋天遲了,有些物種能夠改變行為或遷移來調適,有些則沒辦法在短時間內適應,所造成的物種和物種間的錯亂 (mismatch) 可能導致生態系巨大的影響。紐約時報記者整理出以下5個物種錯亂的案例: (1) 蜘蛛蘭 (spider orchid):蜘蛛蘭運用擬態技巧來吸引雄蜂幫助...

電動車在全球的市佔率持續攀升

  發表日期:2018-04-23

  作者:Daniel Boffey;編譯:朱吟晨

  觀看:865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電動車在2018年第一季的全球市佔率增加,而挪威與中國的表現特別優異。挪威的電動車市佔率已是全球第一,2017年前三個月的新車登記中,35%是電動車,今年同期的數字則成長到48%。中國的電動車市佔率雖不高,但總銷售量驚人,今年第一季包括私家車、貨車、卡車、公車等,已售出超過14萬電動車,較去年同期成長154%。歐洲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也感受到這股電動車興起的風潮,如電動車在英國的市佔率從2017年的...

致力於氣候變遷的5位女性典範

  發表日期:2018-04-20

  作者:Terri Wills;編譯:邱雅暄

  觀看:1516 次

  引用來源:Women's eNews

為了慶祝一年一度的環境盛事-世界地球日,Women’s eNews 回顧了五位致力於氣候變遷的當代女性典範: 1. 現任法國巴黎市長-伊達戈 (Anne Hidalgo):不只在巴黎大刀闊斧實施多項降低汽車污染的政策,更是「世界城市聯盟」C40 的首位女性主席,同時也提出 #Women4Climate 倡議,大力鼓勵女性領袖參與氣候變遷議題。 2.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

耕種與人口成長增加碳匯

  發表日期:2018-04-19

  作者:Andrew Masterson;編譯:朱吟晨

  觀看:1123 次

  引用來源:Cosmos

森林、土壤、海洋是能長久儲存碳的地方,又可稱為碳匯(carbon sink)。全球尺度而言,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有45%停留在大氣中、30%儲存於土壤,剩餘的留在海洋中。近年來的森林野火頻傳,大火焚燒產生大量的黑煙,火災過後只見焦黑的林木,令人憂心這些災害對大氣CO2濃度造成的影響程度。一份研究藉由分析沉積物炭屑紀錄與衛星觀測資料(1997以後才有衛星資料)發現,森林野火對全球暖化造成的影響不全是負...

格陵蘭島的最嚴重火災不啻是一則警訊

  發表日期:2018-04-18

  作者:Megan Gannon;編譯:朱吟晨

  觀看:609 次

  引用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

2017年夏季,格陵蘭島發生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火,衛星觀測顯示煙霧覆蓋格陵蘭島西部,焚燒大面積已解凍的泥炭地。這場火災的起火點距離格陵蘭第二大城—西西謬特(Sisimiut)東北方約150公里處。雖然有人懷疑火災是人為引起的,但在氧氣豐沛的環境下,即使是低溫的條件,泥炭也有可能產生自燃。大火過後會產生黑色碳粒子,若降落在雪白的冰層上,會增加熱量的吸收,加速冰雪融化。電腦模式模擬結果顯示...

美國的重要地理分界正在東移

  發表日期:2018-04-17

  作者:Peter Dockrill;編譯:邱雅暄

  觀看:1026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Alert

氣候變遷不只影響了氣候,也可能改變人們衡量地理的標準。傳統上,在北美洲,西經100度線,是墨西哥灣暖流帶來的水氣最遠能抵達的界線,並將美國一分為二,東部是濕潤氣候、西部是半乾旱氣候。這也構成了社會經濟上的差異:東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東部種植玉米、西部種植小麥,西部農場因仰賴灌溉系統故規模大、數量少,此外,在歷史上也被視為南北戰爭的戰役邊界。然而,研究指出,這條乾溼分界目前已經東移140哩、接...

另一個被氣候變遷帶走的東西:沙灘

  發表日期:2018-04-16

  作者:Claudia Geib;編譯:朱吟晨

  觀看:640 次

  引用來源:Futurism

泰國普吉島的瑪雅灣(Maya Bay)是著名的浮潛聖地,而1999年美國影星引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主演的電影「海灘」選在此地取景,更是令瑪雅灣聲名大噪。但今年三月,泰國政府針對觀光客發出一項公告—瑪雅灣每年將關閉四個月。這項政策的源由不只是觀光客為海灘帶來的生態負擔(人類活動帶來的汙染),也因為氣候變遷使得海水溫度上升,對珊瑚生態造成威脅,海平面的上升更直接侵蝕了海灘。泰國政...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841,598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