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全球市場對石油的需求量有機會在2030年後萎縮

  發表日期:2017-10-19

  作者:Adam Vaughan;編譯:朱吟晨

  觀看:818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全球每天的石油需求量約9600萬桶,其中6000萬桶用於交通運輸。但在全球對傳統燃油車輛燃油標準的規範愈趨嚴苛、電動車的推廣、更有效率引擎的開發等政策與市場潮流並行下,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預測2030年後的石油需求量將有衰退的現象。目前英國、法國政府已宣布2040年後將淘汰燃油車輛,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也正研擬類似的政策;石油公司感受到市場縮減的威脅,已陸續減少...

美國加州致命的森林大火

  發表日期:2017-10-18

  作者:Laignee Barron;編譯:朱吟晨

  觀看:1222 次

  引用來源:Times

森林野火是美國加州屢見不鮮的現象,好發於每年夏季將盡,起火原因有8成是人為疏失。2017年的野火季才開始沒多久,舊金山以北地區就發生嚴重大火事件。過去兩個禮拜大火肆虐,重災區包括葡萄酒產地--納帕(Napa)、索諾瑪(Sonoma)等郡,造成至少41人死亡、上千人被迫撤離、超過5700棟建築物毀損、800多平方公里的焦土(是臺北市面積的3倍多),而火勢至今尚未完全撲滅。全球的氣候變遷是森林大火的幫...

波羅的海的蛤蠣也會排放溫室氣體

  發表日期:2017-10-17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朱吟晨

  觀看:814 次

  引用來源:BBC

石化燃料的工業以外,畜牧業也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一大來源,約佔人為溫室氣體的18%;而牛隻由於腸胃道的細菌作用,會排放大量的甲烷(CH4),更是畜牧業中的翹楚。最新研究發現在波羅的海發現,蛤蠣有與牛隻類似的腸胃細菌作用,也會排放甲烷、氧化亞氮(N2O)等溫室氣體,且其排放的氣體量竟與兩萬頭牛相當。過去人類鮮少考慮到貝類對氣候的影響。依此結果類推,只佔全球海洋面積0.1%的波羅的海就有如此顯著的現象,那...

2030年,巴黎的路上不會再看到傳統燃油車

  發表日期:2017-10-16

  作者:Laurel Wamsley;編譯:朱吟晨

  觀看:755 次

  引用來源:NPR

若巴黎市府的新政策能付諸實行,2030年後的巴黎將不再有傳統的燃油車輛,只剩電動車、大眾運輸系統與自行車,且2050年將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目標。巴黎之前已宣布將在主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那年--2024年--淘汰柴油車,因此這項新政策是將目標延伸到汽油車輛。執行方式上,市政府不會以法律禁止或制裁燃油車主,而是藉由興建更多電動車的相關設備、增加補助款項,吸引更多人購買...

獎勵電動車,歐盟改採碳信用政策

  發表日期:2017-10-13

  作者:Alissa de Carbonnel;編譯:朱吟晨

  觀看:487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為推廣電動車,歐盟近日推出新的提案,捨棄原先討論的碳排放配額措施,改以獎勵的方式提供電動車商碳信用(carbon credit)。碳信用的額度將依據不同車商的表現,但不能拿來交易。提案內容還包括2020年後施行的汽車排碳量限制,初步估計將要求車輛減少25-40%的排碳量,以期能在2030年完成歐盟的全體減碳目標(以1990年排碳量為基準,減碳40%)。歐洲車廠先前曾大力鼓吹減碳20%,但福斯汽車在...

全球海洋將在21世紀末發生大滅絕

  發表日期:2017-10-12

  作者:Tim Radford;編譯:朱吟晨

  觀看:984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News Network

海洋吸收人類過度排放的碳,改變海水的溫度、酸鹼性,若人類未來的發展依循基線情境(BAU),到了21世紀末,過量的碳將造成全球海洋生物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目前全球共197國承諾執行2015年的巴黎協議,但即便這些國家能成功達成減碳目標,21世紀末的全球海洋仍承受著人類製造的3000億噸碳,與造成海洋滅絕的排碳門檻值—3100億噸相去不遠,處於隨時可能滅絕的危機狀態。海洋環境改變後,水...

美國環保署將撤銷前朝政府的清潔能源計畫

  發表日期:2017-10-11

  作者:Daniella Diaz, Miranda Green, Rene Marsh;編譯:朱吟晨

  觀看:786 次

  引用來源:CNN

清潔能源計畫(Clean Power Plan,CPP)隸屬於美國環保署(EPA),是前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的重要氣候變遷計畫之一。清潔能源計畫要求各州需遵守自身的減碳標準、達成再生能源的初步發展,預期在2030年能達成減碳32%(以2005年排碳量為基準)的目標,並減少數千人早死與十多萬兒童氣喘的病例發生。美國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在今年3月簽署行政命...

土壤升溫,更加速全球的暖化

  發表日期:2017-10-06

  作者:Meghan Bartels;編譯:朱吟晨

  觀看:870 次

  引用來源:Newsweek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大氣的CO2濃度增加,造成地表溫度上升;最新研究則發現,上升的溫度將釋放更多CO2到大氣中,成為惡性循環。關鍵就是土壤。經過長達26年對土壤加溫的實驗發現,土壤在溫度偏高的狀態下,會有明顯的碳排放。此排碳作用在實驗的第11年突然中止,7年後重新開始並持續至今。高溫的土壤會促使微生物大量分解釋放其中的碳,造成排碳量增加;實驗途中的暫停作用則可能是微生物耗盡資源,7年後找尋到其他食...

飛機上的亂流也受氣候變遷影響?

  發表日期:2017-10-05

  作者:Ben Gettleson;編譯:朱吟晨

  觀看:476 次

  引用來源:ABC News

在飛機航行的過程中,亂流(或稱為不穩定的氣流)是造成意外的主要天氣因素之一,而其中有24%是晴空亂流導致。當晴空亂流發生時,往往沒有肉眼所能見的雷雨或多雲狀況,且好發於海拔較高的地方,目前的技術還難以預測。根據研究,未來在2050-2080年,晴空亂流的發生機會將增加到現在的三倍。為確保旅客與空服員的飛行安全,機上的安全帶警示燈亮得維持更長的時間,造成旅途的不便。由於目前還沒開始建造2050年後服...

氣候變遷逼迫低窪島國人民遠離海岸線

  發表日期:2017-10-04

  作者:Beni Knight;編譯:朱吟晨

  觀看:1140 次

  引用來源:Deutsche Welle

所謂的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已不是未來可能成真的景象,事實上,許多低窪島嶼國家已感受到海岸線的變化,如南太平洋上的島國—索羅門群島。索羅門群島約有56萬人,擁有近千座島嶼,每座島嶼的居住人口不一。暖化已使得當地的海平面高度上升、風暴強度增強且變得難以預測,越來越多島嶼面臨荒廢的命運。對索羅門群島而言,氣候變遷改變的不只是天氣,也影響人民、海洋、土地,甚至是賴以為生的食物。由於天氣變得...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8,505,663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