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太陽為何不需為這次氣候變遷負責

  發表日期:2017-08-23

  作者:Zeke Hausfather;編譯:朱吟晨

  觀看:473 次

  引用來源:EcoWatch

全球天文迷近日焦點集中於週一的日全食現象,太陽與氣候變遷的關係也再度引發討論。事實上,太陽一直是人為導致氣候變遷懷疑論者的擋箭牌,認為太陽對氣候的重要性遠大於人為的溫室氣體。不可否認的,作為一個巨大的核融合反應廠,太陽能量主宰著地球的每日溫度與年際變化。但自1970年代起,地表溫度急遽上升了0.7℃,同時期的總太陽輻射量(Total Solar Irradiation,TSI)卻沒有大幅度的變化。...

消失的北極海冰迫使數千隻海象逗留沿岸

  發表日期:2017-08-22

  作者:Phil McKenna;編譯:朱吟晨

  觀看:603 次

  引用來源:Inside Climate News

近年來居高不下的氣溫使北極海冰量持續下探,根據NSIDC(美國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今年7月的海冰量是1979年開始觀測以來的第五低,較氣候平均值(1981-2010年)短少150萬km2,相當於臺灣面積的44倍多。海冰量的減少已造成生態的影響,包括太平洋海象的生存。海象以浮冰作為覓食的交通工具,時而待在浮冰上休息,時而潛入海底找尋食物。但海冰融化使冰層北退至較深的海域,不利於海象搜尋獵物,海象只...

全球該就碳的負排放進行協商

  發表日期:2017-08-21

  作者:Megan Darby;編譯:朱吟晨

  觀看:515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Home

全球多數國家已簽署巴黎協議,致力於抑制地表升溫不超過2℃,卻極少討論該如何實施碳的「負排放」。近年來熱門的風力渦輪機、太陽能板都不能減少大氣現有的碳;航空運輸、水泥業、農牧業產生的碳排放則難以減量。事實上依照目前全球碳排放的趨勢,至本世紀末只剩5%的機率能達成升溫2℃的目標,負排放已成為巴黎協議不可或缺的關鍵。現在主流的負排放包括生質能(燃燒植物產生電力)與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

今年7月也創下高溫紀錄

  發表日期:2017-08-18

  作者:Andrew Freedman;編譯:朱吟晨

  觀看:738 次

  引用來源:Mashable

根據NASA新出爐的資料,2017年7月的溫度距平值為0.83℃(NASA以1951-1980年為氣候值),與去年7月並列史上最熱月份,是自1880年精密監測氣溫以來的最高溫紀錄。NOAA的資料則顯示,今年7月溫度僅比去年7月低0.05℃,是史上第二高溫的7月。截至目前2016年仍是最熱的一年,當年的部分高溫源於強聖嬰事件的效應;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緊追在後,但今年的高溫並沒有任何自然氣候循環的...

南極的火山密度超過先前想像

  發表日期:2017-08-17

  作者:Akshat Rathi;編譯:朱吟晨

  觀看:629 次

  引用來源:Quartz

寒冷、高聳、乾燥、強風環伺的南極又多了新的特徵—擁有全球密度最高的火山群。利用雷達訊號偵測冰層下的錐型突起物,科學家在南極大陸上的西南極峽谷系統(West Antarctic Rift System)新發現91座火山。當地總計共擁有138座火山,已超過之前的冠軍東非。現在火山群的活性已成為關注目標,畢竟若火山爆發,勢必加速南極的融冰現象。事實上也有一派理論認為氣候的改變會驅使火山爆發:...

蒙特婁公約簽定30年後,臭氧問題還是沒解決

  發表日期:2017-08-16

  作者:Fred Pearce;編譯:朱吟晨

  觀看:475 次

  引用來源:Yale Environment 360

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可協助過濾太陽光的紫外線波段,減少皮膚癌發生的機率。在1970年代,科學家開始警告當人工合成的穩定化合物(如多用於冷凝設備的CFCs)飄浮到平流層,其中的氯與溴原子會釋放而分解臭氧。1980年代,南極上空偵測每到南半球冬季,這些化學反應會大幅減少平流層的臭氧濃度,並在之後被稱為臭氧洞。為保護臭氧層,1987年全球簽署蒙特婁公約,禁用一系列人造的氯或溴化合物。科學界一度以為臭氧層...

海平面上升威脅埃及沿岸城鎮

  發表日期:2017-08-15

  作者:Jane Arraf;編譯:朱吟晨

  觀看:687 次

  引用來源:NPR

埃及的貧窮率高,人口快速成長;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埃及是氣候變遷影響下最脆弱的國家之一。千年以來,濱海城市--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的興衰傍著海。8月原該是埃及地中海沿岸遊客如織的季節,亞歷山大的海邊餐廳卻只見門可羅雀的景象。遊客擔心的也許是恐怖攻擊,更大的隱憂卻正在成形:隨著氣候暖化,上升的海平面逐漸吞噬埃及的海岸線。模式預測在未來的40年,埃及的氣溫將上升1.5℃,海平面上漲60c...

美國總統川普當選那年好熱,百萬年難得一見的熱

  發表日期:2017-08-14

  作者:Dana Nuccitelli;編譯:朱吟晨

  觀看:468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全球地表溫度在2014、2015、2016年連續破了高溫的紀錄。根據最新的研究,若沒有人為的貢獻,自然現象造成的這樣結果的機會是微乎其微。電腦模式分析僅考慮自然界的作用,發現:1.導致2014-16年高溫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2. 使2014-2016年都成為破紀錄高溫年的機率是萬分之一、3. 2000年後,連續三年破高溫紀錄的機會低於0.5%、4. 2016年只有0.1-0.2%的機會成為史上最炎...

2016氣候 史上最極端

  發表日期:2017-08-12

  作者:編譯:陳韻涵

  觀看:3034 次

  引用來源:聯合新聞網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十日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氣候極不正常,十分極端且創下多項新紀錄。另一份研究則指出,全球暖化已改變歐洲河流洪水出現的時間,可能影響農耕與生活。...

核子大戰將改變地球氣候

  發表日期:2017-08-11

  作者:Andrew Freedman;編譯:朱吟晨

  觀看:937 次

  引用來源:Mashable

美國、北韓近日在國際上的唇槍舌戰是各國關注的重大議題,美國總統川普指責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核武政策,北韓則回敬美國,威脅要以核彈攻擊關島。核武大戰令人擔憂的不僅是輻射外洩,更將改變地球的氣候現象。在美國與前蘇聯對峙的冷戰時期,科學家就曾預測核子冬天(nuclear winter)的發生,亦即核戰爆發後的煙霧將瀰漫於上層大氣,阻絕陽光入射,造成地表大幅度降溫。根據模式估計,這會使地表溫度下降10℃,各...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8,507,964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