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2015年全球5.5倍臺灣面積大的森林消失

  發表日期:2017-07-27

  作者:Bobby Magill;編譯:朱吟晨

  觀看:435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Central

受野火肆虐、伐木與種植更多棕櫚樹等影響,2015年全球地表的森林面積減少4900萬公頃(約臺灣面積的5.5倍),最嚴重的地區為北美與熱帶地區。2001年以來的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森林消失最為嚴峻,2015年則是次高。森林砍伐佔全球碳排放的10%;由於樹木能封存人類的碳汙染,雨林對氣候穩定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加拿大、俄羅斯與美國是森林減少面積的前三名,歸咎於森林大火、蟲害與商業伐木。赤道地區除因2...

全球小幅度的升溫,就有明顯的改變

  發表日期:2017-07-26

  作者:Chelsea Harvey;編譯:朱吟晨

  觀看:441 次

  引用來源:Washington Post

1.5℃是巴黎氣候協議的積極門檻,卻是目前普遍認為難以達成的目標值。即便人類能成功控制全球升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的1.5℃,地球氣候仍會受到波及;就算未來停止碳排放,影響將持續許久,如嚴重的聖嬰現象(El Niño)。暖化會增加強聖嬰事件的發生機會,使世界某些地區的劇烈降雨、洪災或其他致災天氣現象更頻繁出現。而1.5℃的全球升溫值無法避免聖嬰事件的頻率倍增,且此效應在溫度平衡後還會持續...

蒙古遊牧民族如何適應氣候變遷

  發表日期:2017-07-25

  作者:Jacopo Pasotti;編譯:朱吟晨

  觀看:809 次

  引用來源:Deutsche Welle

蒙古的平均氣溫在過去70年上升2.1℃,是全球溫度上升最顯著的區域之一;預期到21世紀末,蒙古的氣溫有機會上升5℃,極端事件將更頻繁發生。蒙古全國八成的領土是草地,是目前世上少有的畜牧業國家,近三成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數個世紀以來,游牧民族維持傳統的謀生方式,在草原上飼養牲畜。氣候變遷為蒙古帶來酷寒冬季、乾燥夏季,威脅著當地遊牧民族的生計。為求生存,已有許多牧羊人組織社團、集中資源,由群體的力量...

UN: 北韓發生16年以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發表日期:2017-07-24

  作者:Ben Seabrook;編譯:朱吟晨

  觀看:463 次

  引用來源:Thomas Reuters Foundation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調查,北韓由於極度的乾旱現象,已爆發自2001年以來的最嚴重的糧食短缺危機,亟需進口糧食以確保國內年長者與幼童的糧食安全。北韓今年4-6月的降雨大幅低於氣候平均值,打亂糧食生長季的耕種,使主要作物(米、玉米、馬鈴薯與大豆)產量欠佳。北韓在1990年代曾遭遇嚴重飢荒,當時仰賴國際的食物救濟養活全國2500萬人。但近年為制裁北韓的武力發展、北韓也不願被管控糧食配給,國...

端出對策腳步慢了 2016年農產受害表曝光

  發表日期:2017-07-24

  作者:記者董俞佳、侯俐安、洪欣慈

  觀看:1571 次

  引用來源:聯合報

極熱、極冷、強風、暴雨,氣候變遷正威脅地球每個角落。近年來,台灣農作物受天災衝擊一年比一年嚴峻,直接影響餐桌上的食物價格波動,「氣候的變化,農業首當其衝受到傷害。」專家提醒,國內農作物受氣候波及,國際糧價又節節攀升,帶來的隱憂正是將引爆的糧食危機。...

過去五大滅絕直指現在、未來的生態危機

  發表日期:2017-07-21

  作者:Dave Hone;編譯:朱吟晨

  觀看:546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某種程度而言,滅絕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曾存在於地球的生物,多數已消失,而所有物種皆有滅絕的一天。但正常的消失速率應該是緩慢的,平均每年約1-2種生物絕跡,只佔數百萬種生物的極小部分。如今物種滅絕的速率卻是異常的(全球至少20%以上物種消失)。綜觀地球歷史的五次大滅絕,不論是大規模冰川形成、火山爆發,或是隕石撞擊,共通性為氣候突然地急遽改變,若物種需較長時間才能演化適應新環境,即無法存活。目前地表...

衛星資料誤導海平面上升的真實狀況

  發表日期:2017-07-20

  作者:Jeff Tollefson;編譯:朱吟晨

  觀看:418 次

  引用來源:Nature

過去數十年即便地球暖化與冰川溶解速度加快,衛星資料觀測的海平面上升現象卻是持平,甚至有減少的跡象,與氣候模式的推估有極大差異。經過多年的爭議,科學家終於發現觀測與預期不符的最主要原因: 衛星剛發射的數年內資料校正有誤,當時的海平面高度被高估,誤導了海平面上升的長期趨勢。修正後的數據顯示,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在1993年約1.8mm/年,現在是3.9mm/年。按此增加的速率,下個世紀的全球海平面高度將增...

對應氣候變遷,加州議會同意延長限額貿易措施

  發表日期:2017-07-19

  作者:Melanie Mason, Chris Megerian;編譯:朱吟晨

  觀看:370 次

  引用來源:Los Angeles Times

為減緩氣候變遷,美國加州參眾議會在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合作下,表決通過將現行的限額貿易措施期限延長至2030年。加州是美國唯一推行限額貿易措施的州,至今已實施五年。在法令規範下,企業若要製造溫室氣體,皆需購買排放許可。這項措施被視作加州達成其減碳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州政府則計畫運用限額貿易措施所產生的收益,以興建洛杉磯到舊金山的子彈列車。...

今日的異常高溫,10年內就變成常態

  發表日期:2017-07-18

  作者:Andrea Thompson;編譯:朱吟晨

  觀看:440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Central

當2015年地表溫度達成最高溫紀錄時,全球曾議論紛紛;怎知高溫紀錄如此容易突破,時隔一年就換2016年奪冠。更令人擔憂的是,最新研究利用氣候模式資料推測未來類似2015年高溫的發生頻率,發現不論人類是否能減少排放溫室氣體,早自2020年、晚至2040年,2015、2016年的高溫都將成為「新常態」。事實上這種由極端變成常態的情形已發生過: 1998年的高溫也曾一度是注目焦點,如今已淪落到高溫排名的...

氣候變遷未來可能使1/3的飛機無法升空

  發表日期:2017-07-17

  作者:Sebastien Malo;編譯:朱吟晨

  觀看:422 次

  引用來源: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

今年六月全球數個城市如美國拉斯維加斯、鳳凰城因嚴重熱浪,使飛機無法順利升空。最新研究指出在未來數十年內,全球暖化將使類似現象持續增加,停靠於紐約、杜拜等機場的飛機必須減少乘客數、行李重量或是燃油,才能順利升空。該研究預測世紀末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會增加3℃,而愈見頻繁的熱浪則是航空業的最大隱憂。在最炎熱的時候,一架滿載160位乘客的飛機得減少13位旅客才能順利起飛。...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8,508,138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