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人類接下來50年的作為將左右未來100個世紀

  發表日期:2017-03-28

  作者:Alex Whiting;編譯:朱吟晨

  觀看:787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根據斯德哥爾摩回復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的研究,接下來50年的減碳結果將左右人類未來在地球的處境,其影響將可綿延10000年。若持續目前使用石化燃料的節奏,全球地表溫度將超過工業革命前的2-2.5℃,海平面高度上升7-8公尺,更多災害發生。而溫度上升亦將會改變自然現象,包括如融化後的永凍土與枯萎的森林會釋放溫室氣體、冰川融化使地表顏色變深,吸收更多太陽輻射...

美國科學家啟動全球最大的太陽地球工程研究

  發表日期:2017-03-27

  作者:Arthur Neslen;編譯:朱吟晨

  觀看:709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全球最大的太陽地球工程研究(Solar Geoengineering Research)由美國哈佛大學發起,將在數週內發射懸浮微粒至地表上方20公里處的高空平流層,希望藉此模擬火山爆發造成的大氣冷卻效應,以評估未來應用地球工程方法對抗全球暖化的可行性。贊同地球工程研究的支持者認為,這些太陽能科技並不能取代減碳的行為,是緩和全球的暖化;反對者如IPCC作者之一—Kevin Trenber...

嚴重乾旱造成索馬利亞人流離失所

  發表日期:2017-03-24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朱吟晨

  觀看:1048 次

  引用來源:UNOCHA

源於連續數個季節的稀少降雨,索馬利亞正經歷嚴重的乾旱。索馬利亞在2011年才發生重大饑荒事件,造成將近25萬人的死亡;如今卻又面臨考驗,數百萬人急需人道救援。在此次乾旱影響最嚴重的地區,缺水已造成作物枯萎、牲畜死亡,超過一萬人通報感染急性水樣腹瀉(acute watery diarrhea,AWD)或霍亂,其中268人死亡。由於乾旱造成物價上漲與對未來天氣持續乾燥的悲觀預期,自2016年11月至今...

2016氣候暖化的狀態: 全然的未知領域

  發表日期:2017-03-23

  作者:Sabrina Shankman;編譯:朱吟晨

  觀看:889 次

  引用來源:Inside Climate News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出版的2016年全球氣候年度報告(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16),去年充斥著破紀錄與極端的天氣事件;2017年則將延續向暖化更靠近一些。去年全球的平均氣溫創新高,比工業革命前超出1.1℃,且世界各地皆可見增溫的現象。北極是溫度上升最明顯的區域,某些地區的平均溫度較1961-1990年平...

迫於美國壓力,G20聯合聲明不提氣候變遷

  發表日期:2017-03-22

  作者:Jon Sharman;編譯:朱吟晨

  觀看:644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G20(Group of Twenty,廿國集團或二十國集團)與會國家的經濟力佔全球的80%以上,今年的會議將於7月在德國漢堡舉行。數日前的G20財長會議上,各國財政官員齊聚德國,卻為聯合聲明的字句針鋒相對。德國原有意將資助氣候變遷的相關議題納入聲明中,但在美國、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國家的反對下作罷。聲明重申將在合理的節奏下,逐漸減少對低效率的石化燃料補助,以避免鼓勵能源浪費,也幫助窮困國家。...

2016年全球碳排放持平

  發表日期:2017-03-21

  作者:Nina Chestney;編譯:朱吟晨

  觀看:866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根據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國際能源總署)的最新資料,2016年全球經濟雖成長約3.1%,CO2的排放卻維持與2014、2015年的相同量。也許言之過早,但在過去三年全球經濟可以持續成長的情況下,持平的排放量也許為全球變遷的氣候透出一線生機。全球前兩大CO2排放國家: 美國、中國的排放量減少、歐洲持平,剛好抵消了其他地區的增量。美國的排放量減少3%,歸功於...

秘魯洪水造成重大災害

  發表日期:2017-03-20

  作者:Dan Collyns、Jonathan Watts;編譯:朱吟晨

  觀看:958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秘魯近日發生嚴重大雨,洪水已造成67人死亡、上千人被迫撤離,摧毀超過11萬戶家園與上百座的橋樑,是近年罕見的重大災害。而秘魯在這場大雨前剛經歷一段嚴峻的乾旱期,去年11月甚至因乾旱造成野火蔓延上萬公頃。這次的大雨可能與太平洋異常高的海溫有關,秘魯北邊的海水温度較氣候值超出5-6℃;諸多批評秘魯政府對於氣候變遷災害的準備不周也成為重要議題。由於之後仍將維持高溫狀態,專家預測雨帶持續往內陸及南邊移動,...

為北歐能源蓋一座島

  發表日期:2017-03-17

  作者:Feargus O'Sullivan;編譯:朱吟晨

  觀看:663 次

  引用來源:Citylab

歐洲多國為巴黎協議許下重大承諾,以德國為例,須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減量至1990時期的10%、再生能源生產達總能源的80%,還得逐步停用核能發電。若想成就如此積極的目標,勢必得在能源的製造與使用上做出重大變革,如找尋更多清潔的再生能源。三月初一項結合丹麥、荷蘭與德國的新計畫問世,預計未來十年將在北海建造群島用以風力發電。在目前的構想階段中,這座島嶼將被風力發電廠環繞,是能源的樞紐,除正常供給周圍...

全美數十個城市將大量購買電動車

  發表日期:2017-03-16

  作者:Joe Ryan;編譯:朱吟晨

  觀看:574 次

  引用來源:Bloomberg

美國主要車廠如GM、福特…宣稱即使大量投資於低排氣量車輛,在2016年提供95種不同款式的油電混合車與電動車,當地買主仍偏好傳統的引擎驅動車輛;鑒於市場對於電動車的需求不高,要求放寬前總統歐巴馬任內對汽車排氣量的新規定。但全美數十個城市近日聯合宣布將耗資百億美金購買超過11萬輛電動車輛,包括員警巡邏車、掃街車…等,向車廠展現對於低排氣車輛的強烈需求。這些城市的市長多是民...

自然現象可能該為北極融冰承擔將近一半的責任

  發表日期:2017-03-15

  作者:Ian Johnston;編譯:朱吟晨

  觀看:537 次

  引用來源:The Independent

近年南北兩極的海冰皆創下歷史新低紀錄;由於冰是白色的,能將太陽的熱反射回太空中,海冰融化後會吸收更多熱,加速全球的暖化。自1979年起的海冰減少雖可部分歸咎於工業革命後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自然現象可能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格陵蘭島與北極海上空的夏季大氣環流發生變化,使地表吸收更多的熱能,可能是北極海冰創新低紀錄原因的30-50%。這也解釋了為何氣候模式都低估北極海冰融化的速度。...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880,13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