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乾旱與森林損失造成亞馬遜的惡性循環

  發表日期:2017-03-14

  作者:Irene Banos Ruiz;編譯:朱吟晨

  觀看:781 次

  引用來源:Deutsche Welle

森林擁有全球80%的陸地生物多樣性,能維持海洋環流的平衡、風力與降雨配置。根據WRI(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世界資源研究所)統計,全球森林已減少30%的覆蓋面積、55%的退化或破碎,只剩15%的森林是完整的。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製造了全球1/5的氧氣量,而氣候變遷已威脅雨林的生態,使乾旱現象加劇、降雨量減少、乾季延長;降雨量減少增加森林枯死的機會,而森林消失又會惡化區域...

全球海洋的升溫速度高於預期13%

  發表日期:2017-03-13

  作者:John Abraham;編譯:朱吟晨

  觀看:529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人為燃燒石化燃料排放溫室氣體至大氣,溫室效應使熱能積累於地球系統;海洋吸收超過90%的熱量,量測海洋變化成為觀察全球暖化的重要指標。過去量測海溫須仰賴船隻在航行時利用深海溫度計進行觀測;資料侷限於船隻的固定航線,且範圍多屬北半球,彙整不同儀器的觀測資料也是一大考驗。2005年啟用Argo系統量測海溫,全球共3500個浮筒連接衛星傳送資料,海溫資料品質大躍進。分析1950年帶後期至今的海溫,發現溫度...

暖化將在2050年擾亂4/5的海洋生態

  發表日期:2017-03-10

  作者:Alister Doyle;編譯:朱吟晨

  觀看:996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CO2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溶於水形成弱酸性;海水溫度上升使水中含氧量下降、營養物減少。目前全球約1成的海洋感受到溫度上升與海洋酸化的影響。依照現在的溫室氣體排放速率,在2050年將威脅全球4/5的海洋生態,危急漁業與仰賴其維生的全球數百萬人。但人類若能減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延緩暖化的步伐,將給予海中生物更多的時間藉由演化或是移居至較冷海水地區進行調適。在過去的一世紀,有些魚類棲地已向北遷徙超過40...

回暖的氣溫將使茲卡病毒捲土重來

  發表日期:2017-03-10

  作者:Jessica Hamzelou;編譯:朱吟晨

  觀看:985 次

  引用來源:New Scientist

在冬季,以蚊子為主要傳播媒介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也許暫時遠離,但隨著氣溫回升,茲卡病毒的噩夢又將來襲。以往認知茲卡病毒是由埃及斑蚊 (Aedes aegypti) 及白線斑蚊 (Aedes albopictus)傳播;受病毒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即是孕婦產下的嬰兒有小腦症,且神經系統不建全。其實茲卡病毒的傳染媒介不僅於上述兩種蚊蟲,其他至少還有26種先前未知的蚊蟲種類可以傳播。而CDC(C...

漂浮醫院為孟加拉沿岸民眾把關健康

  發表日期:2017-03-08

  作者:Nikita Sampath;編譯:朱吟晨

  觀看:587 次

  引用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孟加拉地勢低窪,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位於南緣的孟加拉灣原就是熱帶氣旋的生成地;全球暖化使海水溫度上升,熱帶氣旋的生成更密集、更劇烈。孟加拉境內有三大主要河流與其分支溪流,河水夾帶的泥沙淤積成澱而成漂浮島嶼,成為貧窮農家短暫的居住地。囿於地理與氣候條件,當地政府無法在附近建造永久的學校、醫院。非營利組織遂於船上建造醫院,提供當地居民免費的基礎與第二級醫療服務,每年可約治療約60000個病人...

放眼碳交易,衣索匹亞追求2025年碳中和

  發表日期:2017-03-07

  作者:Elias Gebreselassie;編譯:朱吟晨

  觀看:519 次

  引用來源:Mongabay

尋求永續環境的同時,保護森林也能為衣索匹亞人帶來龐大利益。衣索匹亞預定在2025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carbon neutral;意指溫室氣體的總釋放量為零,自身排放的碳利用如種樹等能吸收碳的方式抵銷),其中重點計畫Oromia Forested Landscape Program(OFLP)將在今年啟動。Oromia的土地面積是衣索匹亞國土1/3,超過3300萬人居住於此,擁有衣索匹亞最豐富的生...

全球糧食供給的前景不樂觀

  發表日期:2017-03-06

  作者:IPS World Desk;編譯:朱吟晨

  觀看:627 次

  引用來源:All Africa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最新報告,受自然資源耗損、資源不平等與氣候變遷等影響,全球的糧食供給承受的壓力正逐漸上升。過去三十年全球饑荒人口已明顯地改善,但糧食生產與經濟發展卻也是犧牲地球自然環境的成果: 全球過半的森林被剷平、地下水資源竭盡、生物多樣性流失。依照中度經濟發展的情境估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100億,全球糧食的生產量須再增加50%的產量才能供給,為已瀕臨崩解的自然資源增添更...

全球暖化造成澳洲的破紀錄高溫

  發表日期:2017-03-03

  作者:Andrew Freedman;編譯:朱吟晨

  觀看:1060 次

  引用來源:Mashable

澳洲數百萬人在2017年經歷了酷熱的夏天,包含三次的熱浪事件,其中一次在澳洲東南部甚至達48.2℃的高溫。今年1-2月澳洲東南部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連續52天溫度超過35℃,數個大城市如雪梨、布里斯本、坎培拉皆發生破紀錄新高溫。最新研究發現,澳洲夏季的高溫與全球暖化密不可分。相較於1910年,澳洲的年平均溫度已上升1℃;2016-2017炎熱夏季的發生機率比以往增加50倍。...

吃麵包也會製造CO2?!

  發表日期:2017-03-02

  作者:Michael Le Page;編譯:朱吟晨

  觀看:841 次

  引用來源:New Scientist

麵包融入現代人的日常飲食,卻也是全球暖化的兇手之一。在英國,產製麵包排放的溫室氣體佔該國總排放量的0.5%。在麵包原料—小麥的生長過程中,採用的肥料是重要關鍵。歷史上第一個工業肥料是由水產製的,但這種方式目前已無商業價值;當今農業使用氮肥(Nitrogen fertilizer)生產小麥,氮肥排放的溫室氣體量佔40%,而其中2/3是由於肥料製造過程需維持高溫環境,會消耗天然氣;另外1/...

馬紹爾群島首先批准HFC協議

  發表日期:2017-03-01

  作者:Karl Mathiesen;編譯:朱吟晨

  觀看:551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Home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位於太平洋的中西部,為環礁島嶼國家;面對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與乾旱皆是嚴重威脅。近日該國領先全球,首先通過蒙特婁公約下對HFCs(氫氟碳化物)的修正案,預計未來30年內減少80%的HFCs使用量。為拯救臭氧層,HFCs成為1989年蒙特婁議定書施行後的冷卻設備主流替代品,之後卻發現HFCs亦是溫室氣體的一種,對全球氣溫造成傷害。UN估計世界各國若能履行此修正案,可減少至21世紀末的...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880,14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