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太熱了不能工作? 全球暖化將導致全球2兆美元的經濟損失

  發表日期:2016-07-20

  作者:Beh Lih Yi;編譯:朱吟晨

  觀看:578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根據聯合國(UN)的一份研究報告,氣候變遷導致溫度上升,高溫炎熱令人無法工作,導致全球生產力減弱,在2030年的經濟損失將高達2兆美元。單僅東南亞地區,已因高溫減少約2成的工作時數;到2050年,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加劇,減少的工作時數將倍增。這將導致全球43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而多數亞洲國家會遭受影響。 ...

加拿大將在2016年訂定全國的碳價格

  發表日期:2016-07-19

  作者:Josh Wingrove;編譯:朱吟晨

  觀看:518 次

  引用來源:Bloomberg

加拿大聯邦政府將在秋天發表碳排放的減量計畫,內容將要求國內各公司碳排放量的揭露。而根據加拿大環境部部長的聲明,今年底亦將為碳的排放量訂定全國性的價格。各省或各地區依據當地政府的不同決議,碳價格所帶來的財政收入將有不同的用途。一般認知,碳價格既非課稅,也不是限額貿易措施。 ...

阿拉斯加失控的破紀錄高溫

  發表日期:2016-07-18

  作者:Andrew Freedman;編譯:朱吟晨

  觀看:615 次

  引用來源:Mashable

過去一年來,美國阿拉斯加的溫度持續偏高;上個月已成為史上最炎熱的6月。今年7月14日,位在阿拉斯加北端靠近北極海的測站,測得驚人的高溫: 85 ˚F (~29.4 ˚C)。這是該站歷來測得的最高溫度;亦是北極海周圍50海哩(~80公里)所有測站的歷史最高溫。這現象證實地球的極區正急遽改變: 大氣與海洋的溫度上升。即使季節尚未來臨,海冰卻已提早融化。受氣候變遷影響,全球溫度正在上升;但地球的南北兩極...

目前2016年的自然災害造成較少人死亡,但卻有更多的經濟損失

  發表日期:2016-07-15

  作者:Arno Schuetze;編譯:朱吟晨

  觀看:573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根據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表示,截至2016年6月底,地震、暴風與森林大火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數較過去銳減,但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卻大幅增加。金額的損失計算是根據建物及基礎設施的重建所需費用。全球今年死傷人數較少,是因為開發中國家自然災害發生的次數較以往少。再保險公司的資料顯示,全球多數地區並沒有針對類似災害購買保險;但事情發生後,保險的有無卻是災後重建速度快慢的重要...

中國CO2排放量將有機會在2022年以後下降

  發表日期:2016-07-14

  作者:Megan Darby;編譯:朱吟晨

  觀看:521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Home

中國最近新完成一份報告書,提供中國國內有關氣候變遷政策制定的詳盡建議。若遵循該建議書中”加速減碳”的情境設定,中國的CO2排放將有機會在2022年後減緩;2030年碳的使用量降低至47%,而非石化燃料的能源將增加至22%。研究提到,碳的價格是決策者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暖化推動了地球的雲系

  發表日期:2016-07-13

  作者:Andrea Thompson;編譯:朱吟晨

  觀看:1015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Central

一份7月發表於Nature的期刊,利用衛星觀測資料發現位於中緯度地區的雲系向極區遷移;同時雲頂高度亦有增加的現象,使中緯度地區的乾燥區域增加。雲系的改變將加劇全球的暖化: 高緯度與極區原本接收較少的太陽輻射;若上空雲系增加,該區域會更難將能量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反射出大氣層。而雲頂高度增加,更加劇溫室效應。 ...

海洋熱浪摧毀澳洲大面積的海帶森林

  發表日期:2016-07-12

  作者:Calla Wahlquist;編譯:朱吟晨

  觀看:787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今年7月一份發表於期刊Science的研究指出,在2010至2013年間,位於澳洲西海岸的海帶森林大面積地消失。該區域的海洋在2011年發生熱浪,海水溫度上升2℃,使得當地長達100公里,約9成的海帶森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通常只生存在熱帶與副熱帶的海藻、珊瑚與珊瑚魚等生物種類。若此趨勢持續,海帶的生存領域將退縮至澳洲南緣,其對環境與經濟的影響甚鉅,堪比擬大堡礁的珊瑚白化。 ...

氣候變遷須為2003年歐洲熱浪的死亡人數負責

  發表日期:2016-07-11

  作者:Kendra Pierre-Louis;編譯:朱吟晨

  觀看:626 次

  引用來源:Inside climate news

歐洲2003年的夏天發生嚴重熱浪事件,極端高溫造成約7萬人的死亡,其中多數為老年人。根據一份近期發表於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是此次事件的重大推手。該研究分析歐洲兩大都市--英國倫敦與法國巴黎,在”自然無氣候變遷”與”觀測有氣候變遷”相比較的情況下,若氣候變遷因子存在,死亡人數將增加一...

聖嬰、反聖嬰的雙重夾擊將影響全球超過1億人口

  發表日期:2016-07-07

  作者:Magdalena Mis;編譯:朱吟晨

  觀看:1017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聯合國(UN)估計,受2015下半年的聖嬰年影響,造成的乾旱現象已讓全球6000萬人遭遇飢荒;其中超過2/3的人分布於非洲。根據日本、澳洲與美國的氣象預測,2016年有50-75%的機率成為反聖嬰年。若2016年轉為反聖嬰年,這兩種氣候現象接續發生的加成結果,將使全球超過1億人籠罩在糧食短缺的危機中。 ...

澳洲四大銀行需再加強對再生能源的資助

  發表日期:2016-07-06

  作者:Michael Slezak;編譯:朱吟晨

  觀看:690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2016年截至6月底,澳洲前四大銀行(ANZ、CBA、NAB、WBC)資助澳洲再生能源的金額皆不如預期。相較之下,四大銀行對石化燃料的投資金額;單就2015年而言,其金額即是再生能源自2008年累積的六倍以上。顯示銀行對石化燃料投資的興趣遠大於再生能源。但研究與銀行皆指出,此結果亦反映出澳洲當地再生能源可投資項目有限。這些銀行對再生能源的投資多分布於歐洲及北美地區。 ...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907,624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