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玻利維亞第二大湖永遠消失

  發表日期:2016-01-25

  作者:美聯社;編譯:劉佩鈴

  觀看:635 次

  引用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南美洲玻利維亞第二大湖Poopó (面積相當於兩個洛杉磯)近日正式宣布因完全蒸發而消失。雖然過去也發生過完全蒸發後來又再積水成形,這次的情況卻顯示湖泊將不會再現,自2015年延續至今的聖嬰現象導致長期乾旱是湖水蒸發主因,而湖水源自安地斯冰河,隨著冰河融化加劇,水源將不復存在; 另外一個原因是湖泊支流被引流至其他供給礦業及農業。湖泊周遭村落的居民過去3年已陸續搬遷,這現象自此湖存在的這...

新研究詳細檢視人為活動對氣候變遷的衝擊

  發表日期:2016-01-21

  作者:Linda Vu;編譯:劉佩鈴

  觀看:771 次

  引用來源:EurelAlert

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與德國教育部的共同計畫研究成果最近刊登於期刊” Nature Climate Change”,本研究運用多重步驟與嚴格條件去檢視IPCC 發布的最新氣候變遷衝擊報告結果,檢視條件包括是否具有過去40年( 1971-2010)的詳細地方性氣候觀測資料,並足以凸顯地方的氣候特性,再者檢視當前運用的氣候模式解析度是否精密至提供完整並正確的地方資料,最後檢...

水文學家證實英國去年12月世上最濕

  發表日期:2016-01-19

  作者:John Vidal;編譯:劉佩鈴

  觀看:628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根據近日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The Centre for Ecology and Hydrology ,CEH)公布去年12月的水文資料顯示,英國西北部的12月最大降雨量破紀錄、英國兩個觀測站測到24小時降雨量破紀錄達341.4mm,2測站48小時降雨達405mm亦破紀錄,月降雨量為有紀錄以來最多的月份之一,全國河川打破日最大出流量紀錄,3條河川出現史上最大流量,兩地出現破紀錄地下水高度。這些從未...

澳洲灣鱷面臨河水暖化危機

  發表日期:2016-01-19

  作者:Tim Radford;編譯:劉佩鈴

  觀看:782 次

  引用來源:Climate Central

根據期刊“Conservation Physiology”刊登的昆士蘭大學研究, 澳洲北部的灣鱷可能隨著河水溫度上升,潛入水裡的時間大幅縮短,初步觀察結果約是當水溫上升3.5度,停留在河裡的時間即減半。然而陸地上溫度更高,夏季溫度可輕易超過鱷魚適應的最高溫30度,目前鱷魚群益尚未出現如專家預期的自我調適,例如試圖往更深層水域尋求較低溫環境或是往涼爽區域遷徙,接下來將針對其游...

生態學家提醒綠色基礎設施帶來的潛在公衛風險

  發表日期:2016-01-18

  作者:Mare Lõhmus;編譯:劉佩鈴

  觀看:610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期刊 ”Infection Ecology and Epidemiology” 刊登瑞典與美國學者的共同研究成果,提醒並非所有主張能減緩氣候變遷的綠色基礎設施皆對環境有利。所多呂色基礎設施在設計過程中並無考量生物學家與生態學家的合作,亦缺乏公衛專家的意見,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如增加的綠地及市郊的溼地成為傳染病媒如老鼠蚊蟲等的溫床。本研究提醒都市計畫與建築師們在規畫綠色基礎設施加...

徘迴不去的聖嬰可能導致今年美國龍捲風個數減少

  發表日期:2016-01-15

  作者:Brain Kahn;編譯:劉佩鈴

  觀看:640 次

  引用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

美國氣象協會近日於紐奧良召開年會,會中發布的春季季節預報指出,美國每年平均發生1000個龍捲風,然而今年春季有54%的機會會有低於正常數目的龍捲風,而冰雹發生機率也有71%的機會減少,最大的原因就是聖嬰持續影響,會扭轉易形成龍捲風的噴射氣流,使其南移,所以雖然發生總數可能會減少,但某些地區可能會增加例如佛羅里達與德州南部。 ...

研究指出加拿大沿海漁獲量至世紀中將減半

  發表日期:2016-01-14

  作者:Graham Slaughter;編譯:劉佩鈴

  觀看:736 次

  引用來源:CTV News

根據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氣候變遷下逐漸增溫的海水迫使太平洋沿岸至少98種魚類與甲殼類北移,漁獲量將減少至少一半,兩種不同的升溫情境下直接對應到每年的經濟損失,可達670萬至1200萬美金,到2050年將最嚴重。 其中鯡魚將減少49%,鮭魚減少29%。這對附近的原住民社區的生計將產生嚴重衝擊。本研究刊登於期刊 ”PLOS ONE”。 ...

研究發現南極冰山正扮演延緩暖化的角色

  發表日期:2016-01-13

  作者:Alister Doyle;編譯:劉佩鈴

  觀看:597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根據英國雪爾德大學自2003至2013年研究17座冰山的成果,近年來從南極冰層中崩解下來的大型冰山正扮演能延緩全球暖化的重要角色。冰山在融化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鐵與其他養分,使得附近海域的藻類大量繁殖,並且吸收可觀的碳,影響範圍可達1000公里。根據本研究的計算,沒有這些大型冰山所促進的海洋藻類繁殖,全球暖化速度可能從每年2%增至2.1%至2.2%。本研究刊登於期刊” Nature G...

氣候變遷對全球中產階級而言意味著更多恐懼

  發表日期:2016-01-12

  作者:Megan Rowling;編譯:劉佩鈴

  觀看:601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根據瑞士UBS銀行最新評估報告,全球的中產階級將持續因為氣候變遷衝擊而使生活更不舒適,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例如花更多錢買空調及房屋修繕,在奢侈品及娛樂與非消耗品上的消費明顯減少。在保險方面,人們大部分的中產階級人口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有九成的天氣相關損失在亞洲地區沒有被保險,美國則是保險率最高的地區。另外,氣候變遷在某些地區亦加劇境內衝突如連五年乾旱的敘利亞。報告結論為這些使生活不平和的原因加總將促...

人為排放進入海洋氮數量比預估少

  發表日期:2016-01-08

  作者:Hastings lab;編譯:劉佩鈴

  觀看:689 次

  引用來源:ENN

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所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經人為排放進入海洋的氮數量比目前大氣模式預估的少。進行本研究的美國布朗大學團隊一方面樂見海洋汙染比預期輕微,因為過度的氮排放會造成海洋藻類大量繁殖而危及其他魚類生存;然而這也代表無法將剩餘的氮再利用,或是期望富含氮的海洋強化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907,579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