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新研究證據支持維京人10世紀撤離格陵蘭並非因為氣候

  發表日期:2015-12-09

  作者:local correspondent;編譯:劉佩鈴

  觀看:596 次

  引用來源:Design & Trend

期刊 “ Science Advances ” 刊登的最新研究對中世紀暖期(10-14世紀)提出新看法,推翻以往認定挪威維京人因為氣候突然遭遇不尋常的暖化而到達格陵蘭並在氣候冷卻之後全數消失,本研究採樣格陵蘭西南部的資料並利用新化學同位素重新分析,提出證據顯示中世紀暖期的暖化現象並非全球性的,僅出現於部分區域,因此維京人抵達及離開格陵蘭應該有其他政治經濟因素影響,氣候並非唯...

暖化將使植物夜間加速製造二氧化碳

  發表日期:2015-12-08

  作者:Morgan Kelly;編譯:劉佩鈴

  觀看:643 次

  引用來源:EurelAlert

自1959至今的觀測紀錄來看,熱帶地區的夜間溫度對陸地存碳能力有重大影響,取決於植物在夜間釋放多少碳。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不斷暖化的大氣溫度將加速植物夜間的呼吸效應,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進一步導致暖化加劇,如此將造成惡性循環直到植物從碳吸收者變成碳排放者,本研究期望有更多研究評估植物呼吸作用對暖化的調節能力來證實此推論。本研究刊登於期刊” Proceedings...

亞馬遜雨林大火肆虐

  發表日期:2015-12-07

  作者:Jos Barlow;編譯:劉佩鈴

  觀看:643 次

  引用來源:ENN

雨林大火每年都會發生,然而今年的強度似乎更強。研究人員表示聖嬰現象使得今年溫度更高,降雨型態改變,乾季特徵更明顯,往年濕潤地今年亦乾燥,導致森林大火機會增加,11月單月就發生18716次,最常見的起火原因是當地農夫清除雜草的火勢因為乾燥一發不可收拾,雨林的回復速度又較慢,損害相對更高。 ...

仙人掌生存受威脅

  發表日期:2015-12-07

  作者:Kevin Mathews;編譯:劉佩鈴

  觀看:660 次

  引用來源:ENN

長久以來被認為最能適應嚴峻氣候的仙人掌,目前被觀察到有將近1/3面臨消失危機。根據刊登於期刊” Nature Plants” 的研究,有3大原因導致仙人掌消失,一為人類開發導致棲地消失,次為非法採伐外銷(異國風情家庭園藝首選),第三微氣候變遷,即使仙人掌植物本身可耐旱,但生態圈中賴以授粉繁殖共存的蝴蝶卻未必能存活於極端高溫,連帶影響仙人掌生存。 ...

科學家研究溫度對生理時鐘的影響

  發表日期:2015-12-04

  作者:Philip B. Kidd;編譯:劉佩鈴

  觀看:588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長久以來,科學家對於生物的生理時鐘對溫度變化的反應無論是提前或延後都不超出24小時的週期感到困惑,最近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最新研究似乎能稍見端倪。研究指出生物基因的週期行與蛋白質密度不會隨外界的溫度改變,只會影響速度。溫度能觸發基因興為改變,但對影響遺傳行為的生理時鐘影響較不顯著。為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研究指出全球暖化將使地球缺氧

  發表日期:2015-12-03

  作者:Sergei Petrovskii;編譯:劉佩鈴

  觀看:656 次

  引用來源:EurelAlert

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指出暖化導致的海溫升高將進一步促使大氣中氧氣濃度降低。根據本研究發展的海洋造氧模式推估結果,全球2/3的氧氣皆來自於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當全球海洋溫度升溫六度時,浮游植物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停止造氧。相較於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淹水風險,缺氧風險更為險峻,然而目前的氣候變遷研究多著重於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風險評估,忽略地球的造氧系統亦將失衡。本研究刊登於期刊 ” Bul...

俄國科學家研究太陽活動對未來氣候的影響

  發表日期:2015-12-02

  作者:Vladimir Koryagin;編譯:劉佩鈴

  觀看:647 次

  引用來源:EurelAlert

莫斯科國立大學團隊發表於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的最新研究指出,地球未來的氣候變遷趨勢一部分將取決於太陽活動例如磁場的振幅與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等。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太陽輻射的高低變化與太陽黑子的數量幾乎正相關,並且有週期性的變化。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出週期進化計算方式,推算出從1200年至3200年的太陽活動,每350年退化一次,而目前即是退化的開始,科學家...

瑞典先進攝影技術捕捉溫室氣體

  發表日期:2015-12-01

  作者:Magnus Gålfalk;編譯:劉佩鈴

  觀看:612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與林雪坪大學共同研發出的最新技術,運用高光譜紅外線去捕捉甲烷的排放,可清楚地拍攝並量測其排放行為。此技術可應用於許多戶外環境如下水道、畜牧地與湖,協助研究者與決策者達到監測與決策判釋輔助的功能。本研究刊登於最新一期”Nature Climate Change”。 ...

氣候變遷恐助長非洲瘧疾

  發表日期:2015-12-01

  作者:Sadie Ryan;編譯:劉佩鈴

  觀看:665 次

  引用來源:EurekAlert

期刊 ” Vector-Borne and Zoonotic Diseases “ 刊登佛羅里達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瘧疾傳播範圍與速度對氣候變遷相當敏感,在氣候變遷下,瘧疾流行地區將會改變,從非洲西海岸東移且範圍擴大,不過部分地區可能過熱而降低瘧疾風險。本研究在製作非洲瘧疾擴散地圖時亦發現,病媒蚊與瘧疾寄生蟲於攝氏25度時最活躍,比原先認知的低六度,這些皆將造成公共衛生管理...

最新研究發現80年代全球氣候變遷證據

  發表日期:2015-11-30

  作者:Philip C. Reid;編譯:劉佩鈴

  觀看:583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Daily

根據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最新研究,全球氣候於1987年發生改朝換代般的巨大變革,此變革開啟了逐漸暖化的氣候。本研究運用6500個氣象站的資料並採訪大量科學家,找到的證據如波羅地海冬季河流流量增加6成,美國西部森林大火持續池間也延長了4倍,海溫及鹽度變化等等,這些變化可追溯自1982年的墨西哥El Chichón火山爆發及長期累積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在短時間內氣溫急遽上升,影響了整個生態...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9,908,34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