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麵包果!全球暖化下的未來糧食

  發表日期:2021-11-16

  作者:Michael Le Page;翻譯:郭沛孚;校稿:孫天祥

  觀看:1428 次

  引用來源:NewScientist

隨著全球暖化,糧食作物的種植受到許多考驗。而種植更多的麵包果樹以取代主要糧食或許是個提高糧食供應穩定的好選擇。研究顯示,在未來數十年內熱帶地區的環境將有利麵包果樹的生長,特別是在熱帶非洲。 來自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的Lucy Yang說:「麵包果與馬鈴薯一樣富含澱粉且可用多種方式烹調,亦可取代麵粉。它們產量高,而且營養極為豐富。一旦一棵樹成長良好,就有相當強的環境韌性。」 Yang和其...

氣候變遷與農業發展要如何取得平衡?印度選擇拒絕簽署甲烷排放協定

  發表日期:2021-11-15

  作者:Neha Arora and Mayank Bhardwaj;翻譯:郭沛孚;校稿:孫天祥

  觀看:1321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全球氣候大會上,各國領導人承諾在下一個十年內停止大面積砍伐森林,並減少甲烷排放,以幫助減緩氣候變遷。然而,印度、中國、俄羅斯卻沒有簽署此項協定。 在印度,農業部門產值占該國2.7兆美元經濟產出的15%以上的,且提供近一半的國家人口工作。據統計,大約三分之二的印度人生活在農村,大量飼養牲畜是該國農業和鄉村的經濟核心。這使得減少由牲畜產生的甲烷排放困難許多。 ...

季風不再規律,現有資料庫恐將無法提供精確預測

  發表日期:2021-11-12

  作者:Akshit Sangomla;翻譯:郭沛孚;校稿:孫天祥

  觀看:1469 次

  引用來源:Down To Earth

今年的西南季風於10月6日才開始撤離印度,比過去平均足足晚了19天,創下季風延遲天數的歷史新高。考慮到近年季風的不規律性,印度氣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已為2020年該國不同地區季風季節的始末定義了新的時間區間。然而氣候的變化十分迅速,即使經過修正,季風的結束時間依舊無法被準確預測。 一般而言,IMD認為的季節性降雨在9月30日結束,屆時...

漂流木新發現!追朔過去500年極圈海冰變化

  發表日期:2021-11-10

  作者: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翻譯:郭沛孚;校稿:孫天祥

  觀看:1210 次

  引用來源:Sci Tech Daily

海灘上的漂流木成為我們了解海冰變化的重要資訊。海冰對氣候變遷敏感,是北極生態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了解冰、海洋溫度和海流如何隨時間變化是預測北極地區未來變化的必要條件。但冰會融化,即使透過最古老的海冰只有保存大約四年的歷史,所以科學家需要轉向其他形式的記錄。而漂流木則是個極佳的素材。 一般而言,北冰洋收集了自然落入北美洲和歐亞大陸高緯度河流的樹木。當天氣足夠冷時,一些樹木被凍成了海冰。這些冰塊...

恆溫動物因暖化而改變身形

  發表日期:2021-11-09

  作者:Sara Ryding、Matthew Symonds;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1673 次

  引用來源:The Conversation

恆溫動物必須維持體溫,使體溫不隨外在環境改變。因此,暖化對恆溫動物而言是一大挑戰。恆溫動物以三種方式應對暖化的環境: 棲息於較冷的環境 改變作息,例如在較冷的時段繁殖 演化,例如改變附肢(Appendage)大小。 許多恆溫動物能利用附肢(例如:耳朵、尾巴、鳥喙)調控體溫。例如,非洲象以大耳散熱;鳥類也能利用喙來散熱。因此,附肢越大,恆溫動物越能適應暖和的環境;反之,...

新的再生燃料或可減少近七成碳排放

  發表日期:2021-11-08

  作者:MICHELLE STARR;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963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Alert

全球在 2018 年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中,大約有2.4%由航空業產生,這在所有導致氣候變遷的人為事項中佔3.5%。另外,航空業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也日益增加。 若改用非食用油作物 Brassica carinata 作為再生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我們就可以減少這些排放達 68%。或許能解決以下問題: 美國目前有減碳激勵措施:減少排放 ...

近年最盛大的氣候峰會:COP26,到底要談什麼?

  發表日期:2021-11-05

  作者:Stephanie Pappas;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1265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Alert

COP26會議中世界各國代表將齊聚一堂,共同討論各自的減碳計畫與氣候變遷政策。該會議中的決議也將預期被視為能否達成《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目標的關鍵。 科學家建議,若要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碳目標,最好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如此一來,就可於2030年減少45%的排放量 (與2010年相比),也可以在2100年前,使溫度上升幅度小於 1.5℃,達成《巴黎協議》(Paris ...

拜登政府欲以《重建美好未來綱要》應對氣候變遷、實踐環境正義

  發表日期:2021-11-04

  作者:Lisa Nurnberger;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1039 次

  引用來源: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SA

2021年10月28日,拜登政府提出《重建美好綱要》(Build Back Better Framework)。若該法案通過,它將會是有史以來,美國聯邦政府於再生能源(Clean Energy)投資最鉅的一筆支出。 該法案具體項目包含: 增加與再生能源相關的工作機會 發展能抵禦氣候變遷的農作物 降低交通稅以鼓勵購買電動汽車 伸張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

COP26會議桌上各國領袖必須面對的四大難題

  發表日期:2021-11-02

  作者:LAUREN SOMMER, CONNIE HANZHANG JIN, RINA TORCHINSKY;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1328 次

  引用來源:NPR

隨著近期COP26正式開幕,各國領袖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如何應對氣候變遷。儘管科學事實擺在眼前:若是不能在2030以前減少溫室氣體濃度,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極端災害恐將影響數百萬人;但可預見的是:要在談判桌上達成共識是相當困難的,以下列出四點主因: 當前各國的氣候政策將使2100年全球升溫2.7℃,無法達成升溫不超過1.5℃的目標。若要如期達成目標,則須於2030年前減少45%的溫室氣體排放...

從咖啡豆價格暴漲,一窺氣候衝擊的連鎖效應

  發表日期:2021-11-01

  作者:Olivia Rosane;翻譯:郭沛孚;校稿:孫天祥

  觀看:1486 次

  引用來源:EcoWatch

IBISWorld市場分析報告預估:今年交易市場的咖啡價格將攀升至每公斤4.44美元,是2014年以來的最大價格漲幅。 全球每年生產的咖啡豆有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巴西,然而巴西的主要咖啡種植區在經歷多年的乾旱之後,隨即遇到比以往極端的霜害,造成三分之一作物死亡,造成農民大量損失。在美國,阿拉比卡豆為消費大宗、而栽種此品種必須仰賴溫度、濕度皆適中的天氣條件。然而,科學家們預測,到2080年,這些自...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7,702,598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