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氣溫上升可能造成薯條供應短缺

  發表日期:2021-05-10

  作者:Graig Graziosi;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1668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氣候變遷除了導致海平面上升、乾旱、野火、極端天氣事件、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外,現在甚至使獲得薯條的困難度大大提高。美國愛達荷州生產的褐皮馬鈴薯(Russet Burbank Potato)因為其澱粉含量高,人們普遍認為它是薯條最好的原料,愛達荷州也以其在美國主要馬鈴薯種植區的地位聞名,2019年時,該州共產出了146億磅的馬鈴薯。 然而,因為氣溫不斷上升,使得栽種褐皮馬鈴薯變得更加困難,過去愛達...

找回被遺忘的西非植物 打造抗暖化氣候變遷咖啡

  發表日期:2021-05-07

  作者:Helen Briggs;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1000 次

  引用來源:BBC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升溫,科學家大膽推測,在2050年時,全世界近一半產製高品質咖啡的地區的產量都會嚴重下跌。但近期英國皇家植物園Kew在《自然植物》期刊中提出了相當振奮人心的最新成果:研究團隊在西非北部發現野生罕見品種狹葉咖啡(Coffea stenophylla),味道嘗起來跟市面常見的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相似,但卻比阿拉比卡咖啡能承受高6℃以上的溫度。 科學家過去因長期沒有發現狹...

地球持續暖化 南極三分之一冰架可能「架崩」

  發表日期:2021-05-05

  作者:Chelsea Gohd;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1324 次

  引用來源:space

隨著地球持續暖化,南極三分之一以上的冰架將可能發生崩塌的危險。最近在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科學家的研究報告中發現,如果地球持續暖化,溫度升高到比工業化前高4℃,大約將有50萬平方公里的南極冰架可能會崩塌並陷落到海中,而這顯然極可能會造成海平面明顯上升。 本次研究的作者之一-雷丁大學氣象學家Ella Gilbert提到:「冰架是重要的緩衝器,可以防止陸地上的冰川...

紫色革命:印度農民用薰衣草抗旱

  發表日期:2021-05-04

  作者:Kalpana Sunder;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1261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2016年,印度總理穆迪(Narenda Modi)偕同科學工業研究理事會(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CSIR)啟動全國性「香氛任務」(Aroma Mission),鼓勵因氣候變遷衝擊影響的農民轉種如薰衣草、迷迭香、檸檬草等香氛及藥用植物。 而印度多達區幾十個村莊,在短短幾年內,就有超過200多位玉米農民開始轉種薰衣草,在該地...

美西此刻正在經歷近代史上最嚴重的乾旱

  發表日期:2021-05-03

  作者:JEFF BERARDELLI;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1236 次

  引用來源:CBS news

自2000年起,美國西部就開始進入了「大枯旱時代(megadrought)」,這是過去1200年來所見第二嚴重的乾旱,此次事件是由於自然週期與人為引發的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在過去的20年中,兩次最嚴重的乾旱發生在2003年和2013年,但目前看似只是整起事件發生的開端而已,在未來,一旦進入夏季乾旱階段,預計將會進行大量的限水措施,並且將會頻繁地遭遇另一個災害事件-森林火災。 據統計顯示,美國西...

研究表示 氣候變遷將對本土物種造成嚴重衝擊

  發表日期:2021-04-30

  作者:Ayesha Tandon;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986 次

  引用來源:CarbonBrief

最新研究表示,與分布廣泛的生物相比,僅生活在特定區域的本土物種(又稱原生物種),受到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更大。這篇發布在「生物保護」(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如果全球暖化程度達到相較工業化前上升3℃以上,則超過90%的地方性物種將面臨嚴重的負面影響,而這種趨勢下,外來種極有可能取代本土物種,進而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 這篇研究還另外研究了不同升溫情境下的...

季風型態改變,亞洲首當其衝,印度地區尤其嚴重

  發表日期:2021-04-29

  作者:Tim Radford;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828 次

  引用來源:Eco-Business

隨著全球溫度升高,印度附近的南亞夏季風將變得更強,更不可預測。德國波茲坦氣候衝擊研究所(PIK)團隊指出,每上升1℃,季風帶來的降雨量就會增加5%左右,在印度地區季風降雨增加更為明顯,但極端降雨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卻相當難預測。 科學家也發現,在20世紀下半葉,氣候模式顯示印度地區總降雨已逐漸減少,但在本世紀的幾十年間,這個現象發生了逆轉:季風明顯越來越強。儘管全球平均溫度的上升是否有直接影響風...

全球暖化導致海洋生物越來越難於赤道附近生存

  發表日期:2021-04-27

  作者:Graham Readfearn;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1765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一項研究分析了從1955年到2010年的700萬條數據,共涵蓋了48,661物種,如鯨魚、水母和珊瑚等;發現隨著溫度上升,游泳生物數量在赤道處下降,而且物種豐富度下降的區域也在擴大。顯示出由於全球暖化使赤道附近的生物減少了,此處逐漸改變的生存環境對某些生物來說已經不再適合了。 這項研究顯示,海洋暖化正導致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分佈發生大規模變化;儘管海洋暖化的幅度小於陸地,但海洋物種對溫度的反應要...

中國比特幣「挖礦」能源消耗之大,碳排量超過兩個國家之和

  發表日期:2021-04-26

  作者:Alexis Benveniste;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1397 次

  引用來源:CNN

比特幣(Bitcoin)等虛擬貨幣價值飆升,在全球掀起「挖礦」(Mining)風潮。「礦工」們利用專門的電腦解決具有一定工作量的數學問題,進而從中得到獎勵,當問題會隨更多交易而變得越來越困難,就會吃掉更多運算資源,資訊傳送量也會更大,能源消耗自然隨之成長。 中國因「挖礦」所需的電腦硬體容易取得,加上電費價格低廉,比特幣的挖礦產業逐漸興盛,根據統計,現今全球比特幣挖礦業務中,中國就占了75%。...

繼野火和洪水後 冰雹可能成為澳洲的下一個危機

  發表日期:2021-04-23

  作者:AAP;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966 次

  引用來源:thewest

繼2019年到2020年的野火、2021年的世紀大洪水,澳洲已經飽受氣候變遷的衝擊,而考驗似乎尚未結束。今(2021)年由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SW)發表在《自然評論: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中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氣候變遷,澳洲的冰雹將更加嚴重,且更頻繁的發生。 研究人員發現東亞和北美的冰雹發生頻率...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10,519,951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