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北極海冰持續消融 加劇海洋中致命病毒的傳播

  發表日期:2019-11-11

  作者:SARAH GIBBENS;翻譯:蘇珈璘;校稿:張珈瑋

  觀看:967 次

  引用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瘟熱病毒(Phocine distemper virus, PDV)於1988年在歐洲首次被發現,當時造成約18,000隻海豹死亡,症狀包括了呼吸困難、鼻子和眼睛有分泌物排出、發燒以及海洋哺乳類不正常游動,更多透過直接接觸或是接觸感染者之排泄物進行傳播。 在2004年,阿拉斯加的海獺被診斷出患有PDV時,科學家便開始研究PDV如何從北歐擴散到北太平洋,近期研究結果正式出爐。科學家發現,PDV...

氣候變遷將使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無法如期實現

  發表日期:2019-11-07

  作者:Laurie Goering;翻譯:徐韻如;校稿:孫天祥

  觀看:531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在損失報告中警告說:「由於全球暖化帶來更惡劣的天氣,造成更多的收成歉收,加上移民問題和貧窮加劇的風險,現今,我們認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可能無法實現。 2015年,世界各國同意達成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目標為消除貧困和飢餓,並在20...

當永凍土從碳吸儲庫變成碳排放者

  發表日期:2019-11-06

  作者:Phoebe Weston;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524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北極圈內因長年氣溫低於零℃,在經過長時間低溫環境之下,形成了特有的永凍土。這種保持在0℃以下且超過兩年以上且富含碳的土壤覆蓋了北半球24%的土地。如此大量的永凍土儲存了大量的碳,並阻止其排放到大氣中,減緩全球暖化。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使得永凍土加速融化,使北極從碳匯轉成為大型碳排來源。雖在夏季,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與冬季所排放的量相形見絀。    &nbs...

歐洲泥炭地正逐漸旱化

  發表日期:2019-11-01

  作者:Helen Briggs;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759 次

  引用來源:BBC

泥炭地廣泛分布在歐洲的荷蘭、愛爾蘭、蘇格蘭與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北美的加拿大、美國密西根州還有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區(Everglades),泛指泥炭土壤以及其周圍的濕地棲息地,經由土壤長期浸水並減緩植物分解過程而形成,這些含水的泥炭地是絕佳的碳儲存槽。形成泥炭地的過程相當緩慢,需時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然而毀掉ㄧ泥炭地卻只需要一次氣候變遷。   研究人員著手調查了英格蘭、愛爾蘭、斯...

萬聖節前夕:比鬼更恐怖的五大氣候變遷事實

  發表日期:2019-10-31

  作者:Samantha Liptak;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576 次

  引用來源:Earth Day Network

10月31日的萬聖節,人們將恐懼轉為樂趣,尋求著無害的可怕與刺激。當我們感到害怕,只要關掉電視或是開啟燈就好。 但是有一種恐怖是無論何時都無法逃避的:氣候變遷。這裡為各位帶來五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氣候變遷事實:   最恐怖的情況:自2030年起,全球暖化恐怕再也無法逆轉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在2018年的1.5℃全球暖化的報告中提出警告,人...

我們吃什麼很重要:要改變氣候危機,我們需要重塑糧食體系

  發表日期:2019-10-31

  作者:Jess Fanzo and Mario Herrero;翻譯:徐韻如;校稿:孫天祥

  觀看:805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氣候變遷影響的面向極廣,許多大國討論的都是能源和運輸部門,想各種政策措施去減少氣候災害,及減緩溫室氣體。但根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全世界要對氣候危機產生影響,就需要徹底重塑糧食體系。 糧食系統占全球溫室氣體的二成至四成,是影響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西亞馬遜森林火災與糧食生產也有著直接的關係。 其中也許最大的問題是:家畜。它們使用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耕地,...

氣候變遷增加伊波拉疫情爆發風險

  發表日期:2019-10-29

  作者:Jen Christensen;翻譯:蘇珈璘;校稿:張珈瑋

  觀看:750 次

  引用來源:CNN

伊波拉是一種罕見的致命疾病,1976年在非洲首次發現疫情,專家表示此疾病帶源者是一種狐蝠,同時也跟人類、人猿以及南非羚羊之間的接觸也有關聯。西非與中非是最常發生伊波拉疫情的地區,2013年疫情大爆發後,死亡人數已破萬,但仍未發展出治癒方法,也沒有疫苗可供施打。     最新研究指出,至2070年,氣候變遷將使伊波拉病毒的人畜傳染速度增加1.75~3.2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

衛星資料呈現氣候變遷對火災的影響

  發表日期:2019-10-23

  作者:Ellen Gray and NASA's Earth Science News Team;翻譯:蘇珈璘;校稿:張珈瑋

  觀看:731 次

  引用來源:NASA

自1880年以來,地球變暖了大約1.09℃,隨著地球增溫,炎熱和乾燥的狀況都將影響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強度以及蔓延速度。20年來,各地的燃燒區域和所造成的煙霧,都被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衛星一一記錄下來。 NASA的衛星資訊結合地面森林的分析資料,發現美國西部、加拿大和北半球其他地區的暖化,同時也伴隨著火災的增加。研究學者指出,高溫和低濕度是火災加劇的兩大基本因素,而雷擊是導致火災的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應大幅提高全球碳稅以降低氣候災害」

  發表日期:2019-10-23

  作者:Chris Mooney and Andrew Freedman;翻譯:蘇珈璘;校稿:張珈瑋

  觀看:828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在報告中提到,讓燃燒化石燃料的成本增加是應對氣候變遷最有效的方法,若在2030年時,每噸排碳量收取75美元碳稅,將大幅提高火力發電的能源價格,能有效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內。 IMF的年度報告亦指出,若在美國徵收每噸75美元的稅收,可減少近3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相應的會增加53%的電費,汽油價格也將上漲20%。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GDP可望因此成長1%,將有效推...

乾旱使淹沒已久的「西班牙巨石陣」露出水面

  發表日期:2019-10-22

  作者: Denise Chow;翻譯:蘇珈璘;校稿:張珈瑋

  觀看:955 次

  引用來源:MACH

西班牙西部近期因乾旱造成人造湖水位下降,使得人稱「西班牙巨石陣」的Dolmen of Guadalperal遺跡,50年來首次露出水面。此遺跡早在1920年代就被德國考古學家發掘,是由上百塊巨石所組成,被推斷是建築的一部份,可能是墳墓、貿易據點或是宗教場所,但1963年因西班牙政府修建的Valdecañas水庫而被淹沒。 然而今年夏季,兩次熱浪席捲歐洲,西班牙許多城市氣溫高達4...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657,624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