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為了抵抗氣候變遷 荷蘭擬降低高速公路速限

  發表日期:2019-11-20

  作者:Ivana Kottasová;翻譯:徐韻如;校稿:孫天祥

  觀看:929 次

  引用來源:CNN

荷蘭政府週三提出了新的氣候變遷調適方案。其中一項提議頗具爭議:高速公路的日間速限從現時的130公里/小時降低到僅100公里/小時。晚上,速限維持不變。新速限預計很快就會生效,且會是歐洲最低的速限之一。在鄰國德國,有些路段甚至根本沒有限速。 去年,荷蘭法院要求政府採取緊急措施以減少碳排放,還命令政府需確保2020年全國的排放量至少要比1990年低25%。這項法院的判決迫使政府擱置了一些大型建設...

國際醫學專家共同警告世人:氣候變遷正威脅著我們的下一代

  發表日期:2019-11-19

  作者:Kendra Pierre-Louis;翻譯:徐韻如;校稿:孫天祥

  觀看:972 次

  引用來源:CBS

 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The Lancet》近期發佈的年度氣候變遷與健康報告稱,隨著腹瀉病的增加、更危險的熱浪、空氣污染以及登革熱和瘧疾等蚊媒疾病的增多,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已經在危害全世界的公共健康。但該報告及其作者表示,他們擔心,如果不限制吸熱氣體的排放,世界上年輕人們未來的健康狀況將變得更加糟糕。  自1980年以來,水傳播細菌弧菌(Vibrio)(一種導致腹瀉的主要原因)在條件成熟情形下的...

氣候變遷將使南極皇帝企鵝走向滅亡

  發表日期:2019-11-18

  作者:Stephanie Jenouvrier;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1193 次

  引用來源:theconversation

 人類活動正在加速地球暖化,如今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遠高於數百萬年來所有的紀錄。氣候變遷的加劇,也將嚴重影響南極皇帝企鵝的生存與否。南極皇帝企鵝的命運與海冰的消融有著重大關聯。他們依靠著海冰來繁衍生息。60多年來,科學家廣泛研究了南極洲位於Terre Adélie的皇帝企鵝繁殖地,發現到1970年代起,氣候變遷下持續降低的海冰覆蓋率導致了雄性皇帝企鵝的死亡率提高,使得個體數量急遽...

德國法院駁回對梅克爾政府的氣候變遷挑戰

  發表日期:2019-11-15

  作者:綜合外電;翻譯:徐韻如;校稿:孫天祥

  觀看:1114 次

  引用來源:DW

  十月底時,德國柏林行政法院駁回了一宗由三個農業家庭與綠色和平組織共同提起的訴訟:他們指控政府當局在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這方面未達到其所承諾的目標,同時也侵犯了他們的權利。法院表示:聯邦內閣的政治承諾並不像該組織所宣稱的那樣具有約束力,同時政府在規劃如何履行其保護財產與生計免於氣候變遷災害之承諾的同時,仍應保有其彈性空間   最終法院裁定因缺乏法律依據,原告無權使向政府尋求額外的行動,即使20...

因應氣候變遷,斯旺西計畫將增加一倍綠地

  發表日期:2019-11-14

  作者:Steffan Messenger;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711 次

  引用來源:BBC

 威爾士各地發起了一系列的「國家公園城市」(National Park City)計畫,目的除了解決洪水等問題,同時也將促進野生動植物的生長與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斯旺西(Swansea)是英國威爾斯第二大城市,也是重工業中心。根據斯旺西理事會和威爾士自然資源協會(Natural Resources Wales,NRW)表示,斯旺西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座「國家公園城市」;他們計畫在未來十年內讓斯旺西的綠地...

超過半數英國民眾表示:氣候變遷將左右他們在大選投票時的選擇

  發表日期:2019-11-12

  作者:Phoebe Weston;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771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超過一半的人民認為英國正遭受氣候變遷的影響,其中包括了極端天氣、加劇的熱浪、海平面上升和暴潮、洪水氾濫、空氣汙染以及物種滅絕。而這也導致了英國的政治不穩定。     環境保護組織ClientEarth的2000多人民意調查顯示,近63%的人認為執政者並未充分的討論氣候問題。另外,金融業的行為決定著氣候變遷危機的加劇與否:現今太多的銀行、養老基金及保險公司仍持續投...

北極海冰持續消融 加劇海洋中致命病毒的傳播

  發表日期:2019-11-11

  作者:SARAH GIBBENS;翻譯:蘇珈璘;校稿:張珈瑋

  觀看:1119 次

  引用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瘟熱病毒(Phocine distemper virus, PDV)於1988年在歐洲首次被發現,當時造成約18,000隻海豹死亡,症狀包括了呼吸困難、鼻子和眼睛有分泌物排出、發燒以及海洋哺乳類不正常游動,更多透過直接接觸或是接觸感染者之排泄物進行傳播。 在2004年,阿拉斯加的海獺被診斷出患有PDV時,科學家便開始研究PDV如何從北歐擴散到北太平洋,近期研究結果正式出爐。科學家發現,PDV...

氣候變遷將使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無法如期實現

  發表日期:2019-11-07

  作者:Laurie Goering;翻譯:徐韻如;校稿:孫天祥

  觀看:678 次

  引用來源:Reuters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在損失報告中警告說:「由於全球暖化帶來更惡劣的天氣,造成更多的收成歉收,加上移民問題和貧窮加劇的風險,現今,我們認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可能無法實現。 2015年,世界各國同意達成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目標為消除貧困和飢餓,並在20...

當永凍土從碳吸儲庫變成碳排放者

  發表日期:2019-11-06

  作者:Phoebe Weston;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683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北極圈內因長年氣溫低於零℃,在經過長時間低溫環境之下,形成了特有的永凍土。這種保持在0℃以下且超過兩年以上且富含碳的土壤覆蓋了北半球24%的土地。如此大量的永凍土儲存了大量的碳,並阻止其排放到大氣中,減緩全球暖化。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使得永凍土加速融化,使北極從碳匯轉成為大型碳排來源。雖在夏季,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與冬季所排放的量相形見絀。    &nbs...

歐洲泥炭地正逐漸旱化

  發表日期:2019-11-01

  作者:Helen Briggs;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888 次

  引用來源:BBC

泥炭地廣泛分布在歐洲的荷蘭、愛爾蘭、蘇格蘭與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北美的加拿大、美國密西根州還有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區(Everglades),泛指泥炭土壤以及其周圍的濕地棲息地,經由土壤長期浸水並減緩植物分解過程而形成,這些含水的泥炭地是絕佳的碳儲存槽。形成泥炭地的過程相當緩慢,需時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然而毀掉ㄧ泥炭地卻只需要一次氣候變遷。   研究人員著手調查了英格蘭、愛爾蘭、斯...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8,241,62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