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來了誰知道?5個被氣候變遷弄傻的動植物案例
發表日期:2018-04-24
作者:Livia Albeck-Ripka and Brad Plumer;編譯:邱雅暄
觀看:1112 次
引用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引用來源:圖:WikiCommons
如同芭蕾舞者跟隨管弦樂起舞,許多動植物依據大自然的信號變化,決定何時生長、繁殖、遷徙。但在全球暖化下,某些地區的春天早了、秋天遲了,有些物種能夠改變行為或遷移來調適,有些則沒辦法在短時間內適應,所造成的物種和物種間的錯亂 (mismatch) 可能導致生態系巨大的影響。紐約時報記者整理出以下5個物種錯亂的案例:
(1) 蜘蛛蘭 (spider orchid):蜘蛛蘭運用擬態技巧來吸引雄蜂幫助授粉,在每年早春雄蜂出現、雌蜂還未出現時,把自己佯裝成昆蟲、再散發類似雌蜂的費洛蒙誘導雄蜂接近。但暖化卻使雌蜂提早現身,將雄蜂帶離蜘蛛蘭身邊。過去百年的田野資料發現,溫度每上升一度,雄蜂和雌蜂的出現的差距就縮短6.6天,讓蜘蛛蘭更難成功授粉。
(2) 歐洲斑姬鶲 (European pied flycatcher):歐洲斑姬鶲每年冬天飛往非洲避冬,春天時北返歐洲繁殖下蛋,剛好遇上冬蛾幼蟲的生長季,得以餵飽幼雛。然而,暖化使橡樹的新葉和冬蛾幼蟲都生得更早,憑白晝長度翻月曆的斑姬鶲卻因此落拍、晚了一步,研究發現荷蘭的毛毛蟲生長季提前了整整2週,可能是該地區的斑姬鶲數量明顯下降的原因。
(3) 小辮鴴 (Northern lapwing)、大杓鷸 (Eurasian curlew):芬蘭的鳥類過往是在農夫收割完的麥田裡築巢,但氣溫上升,導致牠們築巢的時間提前了,也因此把巢穴暴露在農夫耕耘機的刀口下。根據過去38年的數據,農人和鳥類都因氣溫上升而有行為改變,農人提早一周收割,鳥類們卻早了兩至三周築巢。
(4) 北美馴鹿 (caribou):北美馴鹿遵循嚴格的飲食紀律--冬天啃食積雪下的苔癬和地衣,春天和夏天時遷徙至內陸生育、進食各種草本植物的枝葉。隨著氣溫提高,內陸植物平均比過去十年早了26天生出綠葉,但馴鹿透過日照長度來辨別生育期,因此短期內無法調適,當幼鹿出生時,葉子不再那麼嫩和營養,提高幼鹿的死亡率。
(5) 白靴兔 (snowshoe hare):北美洲的偽裝術高手白靴兔,在冬天會將棕色毛衣換成白色毛衣,以躲避掠食者的目光。但冰雪融化的時間越來越早,白靴兔的生理機制卻無法調適。科學家推估,每多一週的落差,白靴兔被獵食者捕捉的機率提高7%,未來氣候變遷下將延長到8周,白靴兔可能絕種。
好消息是,長期來說,物種的調適仍可能透過天擇來進行-比如科學家現在推測野兔大約經歷五至十個世代可完成調適,只是自然演化的速度是否能趕上氣候變遷的速度,仍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