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誰在偷用氟氯碳化物?中國發泡材業可能是元凶

  發表日期:2018-07-10

  作者:Matt McGrath;編譯:邱雅暄

  觀看:1386 次

  引用來源:BBC

  引用來源:EIA

  引用來源:圖:NASA

今年五月,刊登於Nature期刊的文章發現,儘管自1987年蒙特婁公約簽訂後,臭氧層破洞在各國努力下逐漸修復,但公約明令於2010年起全面禁止的一種氟氯碳化物-一氟三氯甲烷 (CFC-11) 大氣濃度卻有異常,而排放源可能來自東亞地區。謎底即將揭曉,總部位於英國的環境調查組織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EIA) 於7月發布調查報告揭露,中國的聚氨酯 (polyurethane, PU) 發泡材產業持續在製造和使用CFC-11,更驚人的是,根據其前往10個省份的18家工廠的訪問,CFC-11在中國業界使用相當普遍,而這些公司儘管知道違法,卻因便宜又效果好、且執法單位未落實,可謂公開的秘密。研究者擔心,這將導致原先預估臭氧層修復的進度再落後十年;此外,CFC-11本身也屬於溫室氣體,這些工廠產生的氣體效果大約相當於16座燃煤發電廠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報告建議,中國政府身為蒙特婁公約的簽署國,有必要對該產業採取完善的調查與改善措施,而非僅針對非法工廠以個案處理;本周在維也納舉行的蒙特婁公約會議,各國代表勢必針對此議題有更多討論。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5,172,454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