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深水稻的淹水調適基因
發表日期:2018-07-18
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編譯:邱雅暄
觀看:606 次
引用來源:Phys.org
引用來源:Science 期刊
引用來源:圖:IRRI
面對氣候變遷下的極端天氣事件,農民不僅需要更多元的種植方式,瞭解稻種的基因變異功能與演化史,更有助育種出更具調適力的作物。常見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深水稻」有一種力爭上游的特性--當每年雨季來臨時,即使田間水深淹過水稻數公尺,它仍會向上生長直到葉面浮出水面。發表於本期 Science 期刊、由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康乃爾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指出,此生長機制的關鍵在於SD1基因的變異。由於深水稻擁有SD1的「功能獲得等位基因」 (gain-of-function allele) ,因此當深水稻浸泡在水中時,其體內乙烯會累積,活化SD1基因,促使其加速合成赤黴素,加快其垂直生長的能力。該研究也指出,SD1的「功能損失等位基因」 (loss-of-function allele) 是當年促成稻米綠色革命的關鍵,擁有這種等位基因的品種較低矮,能提高抗倒伏能力和單位收穫量。這些成果顯示,SD1基因對植物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有相當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