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全球數十億人口賴以生存的漁業 已受氣候變遷嚴重衝擊

  發表日期:2019-10-09

  作者: Georgina Gustin;翻譯:徐韻如;校稿:張珈瑋

  觀看:683 次

  引用來源:Inside Climate News

魚是全球32億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2016年全球平均食用量為每人45磅,魚更佔了全球17%的動物蛋白質的供應,在部分熱帶發展中國家,70%的蛋白質來源都是魚類,但氣候變遷已讓全球漁業負荷量處於極限,隨著氣溫升高,魚類數量將大量減少,加上過度捕撈的情形,魚類可能在熱帶地區消失。

經研究,以目前溫室氣體排放趨勢,在不影響漁群繁殖的情況下,魚類可捕撈的數量到本世紀末可能減少四分之一。海洋吸收了地球約90%的熱量和全球四分之一燃燒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導致海洋溫度上升、海水含氧量降低,產生貝類無法發育殼體、有害藻類增生、魚群往溫度較低的水域遷徙等問題,都已嚴重衝擊了以捕魚為生的民眾。此外,據估計,世界到2050年將達到90億人口,作為蛋白質來源的魚類的減少,可能意味著其他生態系統的壓力增加,包括農耕地過度利用、因農地需求而增加的森林開墾等情形會更加頻繁。

在永續管理機制的推動下,部分海洋漁業有看見魚群數量回升的情形,但專家亦強調,因氣候變遷改變了環境的條件,實施保護和加強天然碳封存區,如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復育等,或減少海上運輸的碳排放量也至關重要。除此之外,更好的漁業管理制度、管制非法捕魚、規劃海洋保護區都會產生正面的效益。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507,14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