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珊瑚生存露出曙光 死亡珊瑚礁中發現再生情形
發表日期:2019-10-20
作者:Diego K. Kersting and Cristina Linares;翻譯:徐韻如;校稿:張珈瑋
觀看:973 次
引用來源:Science Advances
氣候變遷正逐漸將全球珊瑚推往滅絕,其復甦希望渺茫,然而,最新研究分析珊瑚化石後,可發現,在環境壓力下,珊瑚自然地發展出了一套新的生存模式。
珊瑚是由數以百計,甚至上千隻的珊瑚蟲所組成,而珊瑚蟲會將自身附著於海床形成珊瑚礁,海水的暖化會直接造成珊瑚蟲以及與其共生的共生藻死亡,進而產生珊瑚白化現象。在2003年,西班牙科倫布雷特斯群島 (Columbretes Islands)的珊瑚礁群因夏季熱浪而消失,相關研究團隊對其做了16年的監測,並發現受暖化事件影響的珊瑚礁中的珊瑚蟲,在熱浪過後,縮小其尺寸,放棄部分原始珊瑚骨架(但仍連結在原珊瑚礁上),從而減少碳酸鈣的分泌和自身所需的能量,緩慢地長出新的骨架後,再重新就原珊瑚骨架持續生長。
研究團隊表示,珊瑚礁大量死亡後,並未馬上發現珊瑚再生現象,而是等到數年才發現38%的珊瑚礁群有緩慢恢復的情形,這一發現對受氣候暖化嚴重影響的珊瑚群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珊瑚的恢復的速度非常緩慢,在高溫發生頻率增加的情境下,這種生存策略是否能挽回珊瑚絕種的命運,仍有待研究,但這無疑是珊瑚生存的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