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叢林大火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增
發表日期:2020-02-13
作者: Fiona Harvey;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1417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一項預測表明,澳洲毀滅性的大火可能導致今年大氣中碳濃度上升,使全球升溫更接近1.5℃。透過來自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 MKO)的數據,英國氣象局專家預測,今年二氧化碳濃度在5月份將達到417ppm的最高峰;而整年的平均濃度大約是414ppm。根據此推估的值與前一年相比增幅約2.74ppm,將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增幅之一,而其中的五分之一則需歸咎於此次澳洲大火。每年持續增加的二氧化碳濃度都使地球更接近450ppm,也就是科學家認為的極限值,科學家普遍認為:一但超過了這個值,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及影響將更加嚴重。
英國氣象局指出,陸域生態系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與太平洋溫度的波動有關。隨著太平洋增溫,許多地區在幾年內變得越來越溫暖和乾燥,這限制了植物生長和吸收碳的能力,而叢林大火的風險則增加。例如:去年澳洲的乾燥炎熱天氣,使得叢林大火更加嚴重。大火將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煙塵,加劇的火勢更減緩了森林的再生速度,並減少作為碳匯的植被數量,這也表意味著能從空氣中去除的二氧化碳量減少。
近年來,儘管全球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卻更為強勁。專家指出,人為排放雖是二氧化碳濃度長期上升的主要因素,但生態系統的碳匯和碳源變化對二氧化碳濃度的逐年增幅影響更大。科學家表示,這一分析說明了生態系的反饋如何加速溫室氣體上升,從而加速暖化。這種反饋將導致人們的碳排放預算將比預期中的更快耗盡。2015年的《巴黎協議》,各國政府期望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1.5℃,為此在今年11月將於蘇格蘭舉行的COP26峰會中,各國必須努力讓世界回到正軌,朝著實現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