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新冠病毒使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四分之一

  發表日期:2020-03-03

  作者:Jane Dalton;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717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上升,2018年創下了歷史新高。而這次新冠病毒的爆發,據科學家發現,在過去的兩週內使中國的排放量減少四分之一。減少工業、工地和商店的活動,抑制了煤炭的使用量,並削減了鋼鐵產品產量,產量降至5年來最低。封城政策及假期的延長,中國發電廠的煤炭使用量跌至四年來最低,山東省煉油廠的工作效率也是自2015年以來最低。總體而言,根據官方統計數據,疾病爆發後的變化導致了主要工業部門的產出驟降40%。為了防止疫情蔓延的種種措施是使排放量急遽下降的關鍵原因。根據Carbon Brief網站的分析,這些措施也讓中國的空氣汙染水平下降36%,而通常在春節10天後會減半的燃煤發電,今年的能源使用量仍持續下降,沒有回彈的跡象。

愛丁堡大學農業與資源經濟學教授Dominic Moran向《Independent》表明,任何排放量的下降都會帶來累積效益,而航班的減少可能會長期改變人們的行為。雖然有些人認為被抑制的商品需求將導致日後的回彈,但Dominic Moran表示這只是次要的影響。人們擔心被隔離也將迫使他們停下來思考、改變他們的心理以及行為表現,並為全球航班帶來直接地影響。另一方面,英國倫敦帝國大學,格蘭瑟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的Joeri Rogelj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樣的一個排放量變化並非永久性。新冠病毒的爆發是一個警鐘,讓我們認知到社會對於突如其來的騷動是非常脆弱的,我們沒能如想像中一樣的控制世界。Joeri Rogelj認為,可以透過更好地設計城市建設及產品,使鋼可以被提取及再利用。進而減少產品的消耗及減少對產品的需求最終達到減排的目的。

綠色聯盟(Green Alliance)政策分析師Caterina Brandmayr也同樣認為,一旦經濟活動再次上升,排放量便不太可能持續下降。這場新冠病毒的危機凸顯了「需求量」是推動排放量的根本因素。在中國,能源消耗主要由能源密集型產業和貨運所主導,但最終這些能源消耗都是由消費者所驅動(無論是中國境內或是境外的人、企業或政府)。這提醒了我們,如果想永久減少排放量,需要更大量的投資清潔能源及相關產業,同時滿足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以確保整個經濟體中對能源和材料的總需求量減少。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657,984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