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為什麼人們對冠狀病毒和氣候變遷的反應截然不同?

  發表日期:2020-03-30

  作者:David Comerford;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774 次

  引用來源:sciencealert

冠狀病毒的爆發整擾亂著全球的日常生活。超過6000萬義大利人被禁止旅行並取消所有公共活動、仍有3000萬中國人被關在家中,每兩天才允許出門一次。日本的學校於3月整體關閉、義大利和伊朗也關閉了學校和大學。儘管旅行禁令、航班限制和取消活動造成費用上的損失和帶來不便,但公眾卻普遍保持沉默,甚至表示贊同。不過,冠狀病毒並非我們所面臨的唯一全球危機:氣候危機更具破壞性。對於這兩個危機,人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行為科學專家也因此點出了其中的共同點及差異性。 

令人驚訝的,氣候危機和冠狀病毒危機結構上十分相似。兩者的災難可能性不斷上升:冠狀病毒的傳染性質使感染率不斷加快;而氣候變遷下,隨著溫度升高所造成的反饋機制及超過臨界值的風險日漸升高。兩個危機也都多方面的擾亂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並且單靠個人努力無法減輕風險,而需多方面的輔佐與努力才能減緩。不僅如此,全球更承認了兩種危機都須採取迫切行動(28個國家部門已宣布進入氣候緊急情況) 

儘管上述的多個共同之處,人們對氣候變遷危機的反應為何仍遠不及對冠狀病毒危機的反應呢?
冠狀病毒是近期不言自明的威脅。每日都有新的證據表明疫情的直接後果,這些衝擊引起人們的不安,留下深刻印象及明確的危險,促使人們採取行動。另一方面,氣候變遷的威脅已經提出了幾十年,確鑿的證據是逐漸累積而來,給人們印象模糊而無法引起同樣的不安。就如同家中的暖氣、汽車將導致氣候變遷,但實際上因果鏈並不直觀。對於冠狀病毒所訂定的行動將產生明顯的後果,而對氣候變遷的應對,卻不像眼前的事情,導致產生無助感。

不過,從冠狀病毒危機中,我們發現「溝通」似乎是重要關鍵。創造直觀的心理模型和恰當的將消費者行為、碳排放、氣候變遷之間做連結十分重要。目前對於氣候變遷的風險的訊息太過分散和多樣,如此公眾難以吸收資訊並了解。若媒體和政府能正確的表達氣候變遷的風險,相信如冠狀病毒危機一般,公眾能適當地做出反應。氣候變遷是普遍的:無論健康或富有的人,都和我們其他人一樣,生活在同個氣候底下,若將資訊更正確地傳達,將比應對冠狀病毒更具協調性。此外,專家表示,減緩氣候變遷除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外,更能創造降低能源開支、改善空氣品質等雙贏局面。與其運用行為科學來改變個人行為,不如應用於改變思想和政府政策。我們需要一起努力、彼此信任才能解決氣候危機。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657,96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