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對抗白蠟樹枯梢病,樹林也要靠保持社交距離,以及...氣候變遷?

  發表日期:2020-05-01

  作者:Harry Cockburn;翻譯:蘇珈璘;校稿:孫天祥

  觀看:848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引用來源:圖: Jonathan Billinger (CC BY-SA 2.0)

白蠟樹枯梢病(Ash dieback)是由真菌引發的植物間傳染病,起源於亞洲,於1990年代首次進入歐洲,在波蘭被發現,隨後於2008年傳播至法國;隨後於2012年在英國擴散並引起重大災情。感染白蠟樹枯梢病的樹木初期將在夏季先感染葉片,進而導致枝枒死亡及根莖枯萎。這種真菌在森林中的落葉中過冬,然後於夏季再次的釋放孢子。這使濃密的林中封閉的樹冠層極容易受到感染。根據估計,白蠟樹枯梢病影響了英國95%的白蠟樹,經濟損失高達150億英鎊。

根據發表在《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期刊上的新研究發現,在首次發現白蠟樹枯梢病的法國東北部地區,樹木的死亡率沒有最初預期的嚴重。研究指出,這裡有著較稀疏的樹林與密度較低的樹冠層,且此處溫度往往高於其他樹林,超過35℃的高溫將使得真菌無法生存。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法國東北部等溫帶氣候地區,氣候變遷下的夏季高溫進一步的降低了白蠟樹枯梢病的嚴重程度,也消滅了部分地區白蠟樹枯梢病的威脅。

但整體而言,氣候變遷導致的氣溫升高對全球的影響仍是負面的,並破壞了更多不同地區的生態系統。專家認為,熱浪期間樹冠層的高溫使白蠟樹枯梢病的減弱是局部性的,但像在法國北部、西部,或是英國等海洋性氣候中,效果仍不是那麼顯著。專家建議:透過增進森林中物種多樣性,減少易受威脅的樹種密度才是重要的調適策略,如此可以有效的限制對白蠟樹枯梢病的威脅。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452,725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