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將甲烷排放量推向歷史新高
發表日期:2020-08-05
作者:Jack Guy;翻譯:徐韻如;校稿:孫天祥
觀看:1230 次
引用來源:CNN
最新研究顯示,甲烷排放量達到歷史新高,農業和化石燃料是最大的驅動力。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的研究人員在7/15發表一份聲明指出,氣候模式表明甲烷含量持續增加可能會使全球到2100年時的溫度升高3~4℃。研究人員對2000年至2017年甲烷排放量進行研究,並警告這將導致一個「危險的溫度閾值」。野火、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以及大規模移民和饑荒等社會亂象,都會變成司空見慣地「新常態」。甲烷在百年尺度內的熱捕獲效率是二氧化碳的28倍,而人類活動產出的甲烷佔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自2000年以來,平均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9%,其所造成的暖化約略等同於在道路上增加3.5億輛汽車。
由史丹佛大學地球、能源和環境科學學院地球系統科學教授Rob Jackson領導的研究小組在《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和《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了兩篇論文。研究結果表示,放牧是甲烷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牛隻和其他反芻動物排放的甲烷幾乎和化石燃料工業的甲烷排放量一樣大。農業整體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水稻種植和生物質燃燒也是重要的貢獻因素。化石燃料占剩下的三分之一,這兩種來源對近期甲烷的增長貢獻不相上下。
雖然在冠狀病毒封鎖期間,隨著製造業和運輸業的停滯發展,碳排放量顯著下降,但甲烷的情況並非如此。非洲和中東、中國、南亞和大洋洲等地區的甲烷排放量增長最快,美國緊隨其後。在美國,此增長情形是由於推動天然氣使用而增加的,雖減少了對煤炭的使用,從而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卻釋放了更多的甲烷到大氣當中。歐洲是唯一甲烷排放量下降的地區,部分原因是農業效率提高和化學製造業排放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