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加上非永續捕魚加劇了大堡礁的威脅
發表日期:2020-09-16
作者:Graham Readfearn;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829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澳大利亞的海洋公園管理局發現,由於大堡礁沿岸不當的捕魚,使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面臨大規模白化事件,保育主義者和休閒捕魚組織告訴澳大利亞衛報(The Guardian),昆士蘭州(Queensland)政府已停滯推出解決沿礁問題的重大漁業改革。
在過去的五年中,大堡礁已經發生了三起大規模的的珊瑚白化事件-全球暖化不但削弱珊瑚甚至導致珊瑚死亡,嚴重破壞生態系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一致認為,珊瑚礁的最大威脅來自氣候變遷。政府認為提高水質和應對非永續性的捕撈活動都可以使珊瑚礁存活更多時間。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於8月下旬也悄悄發布了第一份關於捕魚的聲明,並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當局說,所謂的「附帶漁獲」高危險物種,包括海豚,鯨魚,儒艮,鋸魚,海蛇,烏龜和一些鯊魚,是海洋公園中「最重要的海洋永續性資源」,在漁業中使用大網會有纏住海洋野生生物並導致其死亡的風險,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的聲明也說道:「過度捕撈和非法捕撈會損害族群的永續性,並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復原力。」管理局希望州政府能立法規範捕魚而州政府也聲明10年的漁業改革將有助於其應對威脅。
然而更糟的是,澳大利亞海洋保護協會(Australian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澳大利亞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Australia)和一些休閒捕魚組織告訴《衛報》,該改革已停止,麥凱休閒漁業聯盟長(Mackay Recreational Fishers Alliance) John Bennett 表示,改革於2019年9月通過,對數個物種的捕撈設定了限制,但未對商業行為有所規範。海洋保護協會的漁業和瀕危物種社會運動人士Tooni Mahto說,自2019年9月以來政府對於漁業沒有採取任何重大措施,她覺得新的法規應該將捕撈區域劃分為更小和更易於管理的區域,設定捕撈上限,並在船上安裝監控攝像機,以確認漁民何時捕撈了儒艮和海龜等瀕危物種,以免漁民可以在那裡捕撈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而當局卻不知情。Mahto說,離昆士蘭州政府在10月31日大選之前進入觀望時期只有一個星期的開會時間,但推動法案卻需要一定的時間。
雖然漁業部長在一份聲明中說,政府致力於改革,「以保護我們的子孫後代的漁業」,但由於Covid-19大流行,今年本應發布的第三次年度進度報告被延遲,並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該政府會對目標制定進度。這位部長說:「受補網威脅的物種是一個關鍵目標,政府將會擬議管理戰略以提供更多的保護。」「改革仍在政府積極考慮之中,永續漁業對於商業和休閒漁業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