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報告顯示: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開發和破壞大自然

  發表日期:2020-09-22

  作者:Patrick Greenfield;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475 次

  引用來源:theGuardian

根據一則關於多元物種的新評估,因為人類過度消費、人口增長和集約農業的影響下,世界各地的野生物種群正在大幅跌落,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倫敦動物學協會(ZSL)的《2020年生命地球報告》,2016年至2020年間,全球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類和爬蟲類的平均數量下降了68%,該研究是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最全面的評估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134位專家進行編纂,研究發現,從中美洲的雨林到太平洋,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開發和破壞自然。

該研究分析了全球4,392種脊椎動物的20,811個族群,包括正面臨滅絕的動物,例如熊貓和北極熊,以及鮮為人知的兩棲類和魚類等,在最新的數據發現,在世界各個地區,脊椎野生動物,自1970年以來,平均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特別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降幅最為驚人,脊椎野生動物的族群平均下降94%,在過度開發生態系統、棲地碎裂化和疾病之下,該區域的爬蟲類、魚類和兩棲類受到的影響最大,而非洲和亞太地區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類和爬蟲類的數量也大幅下降,分別下降了65%和45%,歐洲和中亞下降了24%,北美的平均也下降了33%。

專家表示:生命地球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LPI)證明了現在是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根據2019年的全球評估報告,有一百萬種物種因人類活動而處於危險之中,人類為了糧食生產,砍伐森林和野生環境,造成地球生命網的破壞,報告更指出,自1700年以來,人類活動已大大改變了地球75%的無冰土地,而近90%的濕地也都消失了。

儘管世界各地野生動物的數量正快速地下降,但該指數同時也表示,某些物種可以透過努力保育而恢復,例如:澳大利亞的鈍吻真鯊和尼泊爾虎都有恢復數量的跡象,正如ZSL研究助理Louise McRae所說:「儘管我們提供了令人沮喪的統計數據,但希望並沒有消失,我們實際上可以幫助族群恢復。」「雖然我為提供嚴苛且絕望的信息感到沮喪,但我認為它也有光明的一面。」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657,618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