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改變了花的顏色
發表日期:2020-10-20
作者:Olivia Rosane;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747 次
引用來源:EcoWatch
九月,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上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研究指出某些花的紫外線色素沉著作用會隨著氣候變遷與臭氧層厚度變化而改變。 研究合著者,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 Univ.)的科學家Matthew Koski表示:「這對於具有紫外線花紋的當地野花或者栽培植物,如:油菜花及向日葵的繁殖有著重大的影響。」 「此外,紫外線花紋的改變可能進一步破壞授粉作用。」為了確認研究結果,Koski前往歐洲,澳大利亞和北美,收集了1940年代至2017年總共1,238個植物標本,以了解他們的紫外線色素沉著如何,以及自外線的照射量和溫度是否響應了色素沉著作用的變化。總體而言,他們發現因為花朵使用紫外線色素來保護花粉免受紫外線輻射,所以每年的紫外線色素沉作用會增加約2%。
此外,花朵對臭氧和溫度變化關聯取決於花粉是否暴露在外,舉例來說:
1.花粉外露的花朵:如毛茛科,這類植物花朵大多呈碟盤狀,當臭氧減少時,紫外線色素沉著作用會增加,而當臭氧增加時,紫外線色素沉著作用會減少。
2.花粉內藏的花朵:如狸藻屬植物(如圖),這類花朵中紫外線色素含量是透過溫度變化而非輻射量來決定的,如果溫度升高,即使臭氧增加,色素沉著仍會下降。
哈佛植物生物學家Charles Davis解釋,這是因為將花粉隱藏在花瓣中既可以保護其免受紫外線照射,又可以使其受到更多的熱量,所以當溫度升高時,過多的保護措施可能會使花粉過熱。減少紫外線色素就可以減少花瓣吸收太陽的輻射,因此可以幫助保持花粉涼爽。
然而,雖然人類無法感受到其中顏色的差異,但對於那些看的見紫外線的授粉者們,牠們眼中的花色發生改變也降低了受粉的機率,倘若氣候持續變遷,這將可能嚴重影響了植物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