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氣候變遷、乳牛與寄生蟲間的惡性循環

  發表日期:2020-10-21

  作者:Justine Calma;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910 次

  引用來源:the VERGE

  引用來源:Cell.com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肚子不舒服的乳牛可能是氣候變遷中一個重要且急需解決的議題。與其他健康的動物相比,乳牛等帶有蠕蟲和其他寄生蟲的牲畜會產生更多的甲烷,而甲烷的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是28,代表排放1噸的甲烷對於全球暖化的影響相當於排放28噸的二氧化碳,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溫室氣體。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估計,自2017年至2050年,牛和其他牲畜的甲烷排放量將成長20%,但是今(2020)年10月在《生態與進化趨勢(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證明:若將牲畜感染寄生蠕蟲的情況考慮進去,甲烷的排放增量可能會大幅增加。

由於牲畜占了地球所有哺乳動物的60%,畜牧業更貢獻了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以上,此數據是航空業7倍。由於被寄生蟲感染的牲畜會在其生命週期中排放出更多的甲烷,加速氣候變遷,而全球暖化的情境下,這些可感染牲畜的寄生蟲會更加容易成長,並且感染更多動物,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乳牛和其他草食性有蹄類動物(或稱反芻動物),因其胃的生理構造具有四個腔室,所以會排放出更多的溫室氣體,而這些動物的生長速度較慢,也造成其在生長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大幅增加。

研究中也指出,如果現在每隻動物都受到寄生蟲感染,那全球牲畜的甲烷排放量將增加52%;2050年時,更將增為82%(1.20 x 1.52 = 1.82)雖然這項研究數據僅為推估值,但未來也應該將這種可能性納入全球暖化的模型之中,並將寄生蟲及牲畜對全球暖化的影響納入未來的減碳策略中,例如透過減少乳牛數量改培育低甲烷排放動物,或降低寄生蟲的感染能力等等。無論如何,未來都應該將這種循環納入氣候變遷的模型中,以讓我們更精確地了解這類傳染病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657,098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