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0年 因氣候變遷導致災害事件增加了5倍
發表日期:2020-10-29
作者:Matt McGrath;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621 次
引用來源:BBC
引用來源:reliefweb
引用來源:dailymail
氣候變遷造成各種氣候災害的事件層出不窮,但你知道跟半個世紀前相差多少嗎?在今(2020)年的國際減災日(每年的10月13日),由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 WMO)所發布的「氣候服務現狀2020(State of Climate Services 2020)」中,顯示過去50年內,因氣候變遷引起且記錄在案的災害增加了5倍,經濟損失則增加了7倍。這份報告是由16個國際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專家共同彙編而成,並由WMO居中協調彙整,報告中強調,氣候變遷的預警系統僅能涵蓋地球上三分之二的人口,而在未來十年中,因受到自然災害衝擊而需要協助的人數可能會增加50%。
而過去50年中,大約發生了約11,000起與天氣、氣候以及水有關的自然災害,統計造成約200萬人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3.5兆美元,其中光是2018年,因為應對災害的需求而尋求國際機構幫助的人數就高達了1.08億人,預計到了2030年,這個人數會增加50%,並且每年造成約200億美金的損失。面對這樣的趨勢,報告中指出有效的預警系統將是未來的關鍵,也是研究人員呼籲世界應該改變的重點,應從過去單純的預報天氣,進化到顯示天氣系統會造成的影響。如果去單純預估降雨量的情境下,未來則應精進到評估在如此規模的降雨下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以達到有效的示警,讓政府、民眾跟企業可以及早因應。
而其中,最迫切需要預警系統的就是低度開發國家以及小島國家了。由於這些國家過去五年中,因天氣及氣候相關的災害損失了數十億美元,且因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大約有70%是發生在最貧窮國家。因此,報告中提出了六項重要建議:
- 投資預警系統,尤其是在低度開發國家及小島國家。
- 將投資重點轉移到預警系統並轉化為早期行動。
- 確保針對早期預警系統的全球觀測網可以持續獲得資金挹注。
- 追蹤資金流向,以了解預警系統、其所需資源的分配及產生的影響。
- 達到更一致的監控及評估,以確保預警系統的有效性。
- 補齊空缺的數據資料,尤其是在發展中的小島國家。
面對這份研究報告,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的秘書長特別代表Mami Mizutori 則強調:「風險管理相當重要,目前已有93個聯合國會員國制定了減少災害風險的國家戰略,而這必須要持續進行,未來如何針對多種災害預警系統進行調整,並考慮生物危害及極端天氣事件,將是一項關鍵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