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如何實現其「2060碳中和」目標?
發表日期:2020-11-09
作者:Lauri Myllyvirta;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1134 次
引用來源:CarbonBrief
引用來源:北京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建所四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直播網址
引用來源:圖:Shubert Ciencia (CC BY 2.0)
中國今(2020)年9月宣布將在2060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並且在2050年之前達到電力系統的淨零碳排放,對照目前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幾乎佔全世界30%,其中煤炭的使用量超過全球的一半,不難看出此目標將會是未來達成碳中和的重要挑戰。對此,中國清華大學的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所聯合18個中國的研究機構,在今(2020)年10月發布了「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報告,共同研擬中國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並探討推動藍圖、成本、障礙以及其他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而同時,清華大學的能源、環境與經濟研究所張希良教授也針對中國分別在2050年、2060年及2070年實現碳中和的減碳路徑。而這兩份研究都表明,中國的能源部門需要到2050年才可能達到零碳排,並透過碳捕捉及儲存去抵銷工業製程及農業部門等難以減量的排碳量。
但若是要達到「巴黎協定」所追求的1.5度C目標,中國必須要對能源部門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若以升溫2度C為目標,中國在2020年至2050年投資在能源部門的數額約為人民幣100兆,相當於同一時間點中國GDP的1.5% ~ 2%;然而若以1.5度C為目標情境,投資額則需要增加到140兆人民幣。其中,在能源部門,中國必須於2050年將中國能源使用中煤炭使用降至5%,這意味著未來將關閉中國目前營運3,000座燃煤發電裝置及5,000座礦場;而在較難以減碳的鋼鐵業、水泥業及化工業的製程排放,以及農業部門和航空領域等,則需要透過碳捕捉及儲存才能抵銷其碳排放量。
報告中除了分析中國在不同情境下的減碳藍圖外,也針對中國達到碳中和提出了多項應達成的數據,包含盡可能爭取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的最大峰值,並控制在105億噸以內、非化石能源比例,2025年應提高到20%,而2030年則提高至25%等。最後,在面對今年嚴峻的COVID-19疫情下,研究報告也提出了綠色經濟復甦的推動建議,建議中國積極引領疫情後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情勢,也呼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第七十五屆大會的發言:「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匯聚永續發展的強大合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