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使排放量降低了,但當疫情結束時還會發生什麼?
發表日期:2021-01-25
作者:Julia Jacobo;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1010 次
引用來源:ABC NEWS
由於COVID-19疫情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明顯地減少,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在12月初宣布,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從數年增長的401億噸減少至370億噸,下降了7%是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最大降幅。然而為了實現《巴黎協定》中設定的目標,即需將溫度控制在工業革命之前的2℃以內,等同於需要在未來十年中每年都減少相同的碳排放量。氣候科學家說:一旦世界從疫情中復甦過來,這一目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為疫情的影響,交通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減量最多,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資料,五月份在家工作的人數達到了35%的最高峰,而此後一直穩定在25%左右,與疫情爆發之前的不到4%相比,仍有很大的躍升,因此,在2020年間,地面和航空運輸減少了40%排放量。哥倫比亞大學Lamont Doherty地球觀測站的科學家Jason Smerdon說,隨著疫情於2020年初開始蔓延,全球的排放量下降了約15%至20%,但是,在夏季感染率下降之後,排放量又上升了7%左右。
威斯康辛大學能源研究所教授Gregory Nemet說,過去十年來,排放量的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但仍以1.5%的速度增長。他又補充說道:「疫情所造成"最樂觀"的結果是它迫使社會迅速調整,導致偏遠的工作、交通計劃和教育發生變化,在過去這些事情是被貼上標籤,並且難以實施變革。」運輸確實是減少排放量最大的方法,這將使人們意識到減少自己的碳足跡可能是對遏制氣候變遷的巨大貢獻。然而「在家工作」並不是應對氣候變遷最好的辦法,雖然運輸造成的減排量最大,但也只佔全球排放量的五分之一,倘若疫情減緩,隨著經濟復甦和生活逐步正常,人們將再次出行,無法從根本解決排放的問題。「儘管疫情本身並不能解決,但它提供了重新設想前進道路的機會。」Smerdon說。
由於過去的環境問題,例如酸雨或臭氧層的破洞,加上各國變得更具競爭力並試圖超越彼此,解決方案應運而生。所有行業的系統變化都是推動脫碳的必要條件,例如能源的產生方式、商品配送方式以及農業地使用方式等,每個行業都將需要改用低碳燃料或電力驅動。最後Smerdon提到這樣的行動不是技術性的,而是政治性的。「這將不會是個人的行為,而是人們如何透過投票選擇他們的候選人。」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