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氣候變遷會增加雷擊的風險嗎?

  發表日期:2021-05-28

  作者:Joe Sommerlad;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1547 次

  引用來源:independent

今年4月,一群科學家利用全球閃電定位網(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監測北極地區的雷擊,顯示了2010年至2020年之間,夏季的雷擊次數已從2010年初的18,000次激增到2020年的15萬次。同時,北緯65°N以北的平均溫度升高了0.3℃,這使得夏季更容易發生雷暴。這項研究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這項加州大學主導的研究發現,溫度每上升1℃,雷擊的頻率就會增加12%。假使雲要成為閃電,就需要電場,而電場就是由水產生的,較溫暖的大氣層吸收大量的水分,因此空氣中濕度增加將造成更強大的雷暴和閃電,而且,雲可用的能量越多,上升的速度就越快,水滴和冰粒懸浮的時間更長,因此會產生更多的閃電。引述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的計算結果,假設準確的數字是12%,那麼到2100年時,美國每年的雷擊次數將從2000萬增加到3000萬次。

雷擊增加同時將造成另一個問題-森林大火。由於閃電是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如果乾旱加劇,森林大火將變得更普遍,產生更多的氮氧化物,溫室氣體形成提高熱量,增加閃電的頻率。至於人類面對雷電的直接威脅,雖然人體被雷擊的機率微乎其微,但如果總數增加,面對的風險相對也會提高,像是印度北方的阿薩姆邦,就有18隻亞洲象因雷擊而死亡。

目前,全球每天的雷擊次數為800萬次,相當於每秒100次,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如果各國未來沒有在氣候方面努力合作,這些數字將會暴增,隨之而來的便是增加雷擊或野火等災害對人類和動物生命造成的危險。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455,182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