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第六次評估報(AR6)告即將發布,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份報告?
發表日期:2021-08-09
作者:Nathan Cooper ;翻譯:楊子雋;校稿:孫天祥
觀看:1492 次
引用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由195個政府,234個科學團隊組成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即將在今(2021)年8月9日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AR6),而IPCC所發布的報告一般也是被認為在氣候科學界中最可靠的來源之一,距離上次公布第五次評估報告已歷時7年,而在近年氣候變遷影響逐漸顯著的發展下,這次的報告將是氣候變遷議題上的重大事件。在這次報告中,可能除了解釋全球升溫的速度比預期中快且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的長期影響之外,也預期將呼籲公私部門應立即合作以達到淨零排碳的目標。
本次AR6報告觀看重點如下:
在今年,英國氣象局和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研究表明,未來五年內有超過40%的機率發生至少一年的全球年均溫高於工業化前1.5℃,而這也是2015年《巴黎協議》所訂下的目標,也因為這個門檻值極其重要,可能會導致全球的系統永久性轉變,如北極海冰消失、珊瑚礁大規模死亡,以及永凍土解凍導致甲烷釋出等,而科學家原先預期2030年代中達到升溫幅度1.5℃,預計也可能會提前突破。
IPCC評估報告的另一個主軸是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長期影響,包含地球需要多少時間來適應?地球又會升溫幾度?由於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從工業化前的280ppm增加到目前的415ppm,預計2060年將增加達一倍之多。隨著目前的研究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倍增會造成全球平均溫度上升2.6~4.5℃之間,若以升溫1.5℃、2℃及3℃的差異來說,雖然在數值上並沒有明顯差距,但以乾旱為例,其代表著每年平均乾旱時間將持續2個月、4個月或10個月;無脊椎動物失去棲息地的比例也是分別為6%、18%以及68%(升溫4.5℃),而這些長期趨勢也在近期的歐洲和美國所發生的極端天氣逐漸凸顯出來。
這次報告中可能會警告人類距離《巴黎協議》所設定的升溫門檻已經愈來愈接近,眼下這個目標仍然有機會實現,但我們必須盡快落實淨零排放,且最後時限是2050年之前,這表示人類需要在最近十年內為了脫碳加快腳步。在近年來我們已經觀察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逐漸影響到人道和經濟層面,例如最貧窮的區域往往是低排碳但卻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也因此需要透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來提升這些區域的平等地位,為其提高氣候調適能力與韌性。
接下來在今年11月預計在英國哥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6)也將是一大重點,本次峰會主席Alok Sharma表示,這次峰會的總體目標是讓國際社會提出長期減碳目標,並輔以控制升溫不超過1.5℃的短期行動。而COP 26也將是首次將商業界領袖帶入氣候變遷的全球努力中,預期公私部門的合作將是控制升溫在1.5度C以下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