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或浮游,島國是否能度過氣候危機?
發表日期:2021-08-17
作者:UN NEWS;翻譯:李宣融;校稿:孫天祥
觀看:1524 次
引用來源:UN News
引用來源:United Nations Photo
聯合國認定的38個小島嶼開發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SIDS)成員國和 22 個準成員國,正面臨一個殘酷的窘境:它們產生的碳排放量不到全球的 1%,卻將在氣候變遷影響下遭受嚴重的衝擊風險,以至於無法正常起居。他們之中有許多是大型的海島國家,其海洋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極易受到海洋暖化的影響,就如近年來襲擊加勒比地區的毀滅性氣旋。
大多數研究都顯示,這些小島國家主要位於太平洋的低窪環礁島嶼,如馬紹爾群島( Marshall Islands)和吉里巴斯(Kiribati),將有可能在本世紀末被淹沒,而且在淹沒之前,一些島嶼將變得無法居住,淡水層會被海水淹沒、島嶼與海岸受到侵蝕、淡水質量和供應量不足,最後小島嶼國家會在沒有土地之前就會耗盡淡水。此外,隨著珊瑚礁的消失,受珊瑚礁保護的漁業經濟也將隨之消失。
儘管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全球經濟活動大幅下降,然而已排放的溫室氣體仍揮之不去,2015-2020 年間,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六年,而且氣候融資持續增加,在 2017-2018 年達到年均 487 億美元,氣候調適資金正在增長,並被許多國家列為優先事項。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危機嚴格限制了國際旅行,使這些海島更難償還債務,由於鎖國、貿易障礙、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供應鏈中斷,旅遊業的結束,也代表著島民收入的蒸發。
為了適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這些海島國家也逐漸作了調適的策略,例如:轉向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運輸費用及汙染,像是南太平洋的托克勞群島正為100%的再生能源作準備,幾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另外,也有的國家運用傳統的做法與最新的科學相結合,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地居民使用當地生產更的椰子油作為柴油的替代品、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群島的航海船隻正在使用太陽能電池來代替內燃機,諸如此類的措施為的是應對極端天氣,更盡力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