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糞」、「海洋」與「氣候變遷」,三者之間微妙的關係
發表日期:2021-10-27
作者:Chen Ly;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1147 次
引用來源:new Scientist
魚類可將碳長期封存在糞便中,使碳不會進入海洋與大氣層供生物使用。魚糞中的碳可被封存長達 600 年之久,此為自然界中最有效的碳封存(carbon storage)機制之一。
漁業還未興盛以前,作為捕撈對象的魚種可促成近 2% 的初級生產者之生物量(the biomass of primary production)的循環。其他生物可透過初級生產者的有機物(即生物量)獲得能量(又稱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若要衡量某生物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其中一種方法是看生物量有多少在該生物中循環。
1900 年代漁業興盛,因這些魚種而循環的生物量、碳封存的速度都隨之減半。因此,魚糞的短缺影響海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Biogeochemical Cycles,簡稱生地化循環),其程度不亞於氣候變遷對海洋的影響。以往學界對「生地化循環」的討論僅限於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者認為,如今應開始將魚類視為其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