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暖化步步逼近,72%的海洋恐將呈現缺氧

  發表日期:2022-02-17

  作者:Daniel T Cross;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1244 次

  引用來源:sustainability-times

  引用來源:AGU

海洋脫氧(deoxygenation)意指海水中的溶氧量因非自然因素而減少。根據氣候模式的預測:至2080年,暖化將使72%以上的海洋沒有足夠的氧氣。北太平洋西部、北大西洋和南極洋(共佔全球72%以上的海洋)等地區的海洋光合作用帶(海水表面至下方200公尺處)、中層洋帶(mesopelagic zone,海水200-1000公尺處)以及深層洋帶(bathypelagic zone,海水1000-4000公尺處)會普遍出現脫氧現象。魚類會隨之減少,某些區域將因此面臨食物短缺的危機。

上述三個區域會出現脫氧現象的原因有三點:

  1. 水溫上升會降低氧氣溶解度
  2. 相較於中層洋帶與深層洋帶,海洋光合作用帶升溫較快,這會使層與層之間對流不易(stratification)。如此一來,海洋光合作用帶的氧氣就難以到達中層、深層洋帶。
  3. 暖化會弱化經向翻轉環流(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簡稱MOC),這使海洋光合作用帶的氧氣難以藉由MOC輸送至下方的中層、深層洋帶。

海洋光合作用帶靠近大氣,光合作用旺盛,因此富含氧氣。然而,中層洋帶除了沒有前述特點,而且海藻多在該層分解,以致氧氣的消耗量較高。因此中層洋帶特別容易受脫氧現象的影響。人類也將間被脫氧現象影響,因為中層洋帶的漁獲豐富。另外,靠近兩極的海洋特別容易受脫氧現象的影響,目前還未能了解原因。同時,低溶氧濃度的區域也正在向高緯地區擴延。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5,165,076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