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將可成為使用再生能源的契機
發表日期:2022-03-24
作者:Hugo Greenhalgh ;翻譯:劉睦恩;校稿:孫天祥
觀看:1021 次
引用來源: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 News
2021年,俄羅斯天然氣占歐盟天然氣總進口總量的45%,其中有38%的需求來自德國(德國和義大利占比最大)。這也幾乎占歐盟天然氣消費總量的40%。
隨著俄羅斯軍隊包圍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政府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過度依賴,引起群眾強烈的反彈。俄烏戰爭頓時升級為歐洲的能源危機。歐洲各國政府爭相啟用短期能源政策,以減少對於俄國天然氣的需求:德國考慮暫緩禁用煤炭、荷蘭考慮增加開採天然氣。不過除了這些短期的措施,烏克蘭危機可能是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的契機。能源和氣候情報部門(UK-based 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的高階顧問 Richard Black 就表示:「在歐盟,這可能是歐洲有史以來推廣再生能源的最大刺激」。
2021年3月3號,國際能源署(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發布了一份關於歐盟如何減少對俄供應之依賴的十大要點。這些包括:不與俄羅斯簽署任何新的天然氣供應合約。其中,更為關鍵的是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等擴大投資項目。
英國能源部長 Greg Hands 表示,英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需求不到5%,這意味著英國「絕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為了持續地長期保護消費者,我們必須自立自強,在英國產生更多的清潔電力,同時支持我們的北海石油和天然氣工業,作為我們轉型的一部分。這代表(我們需要)更多的海洋能、太陽能、潮汐能、氫能和新的核能。」部長說。
然而,如果莫斯科明天便停止供應天然氣,以作為對西方經濟制裁的報復,再生能源絕對沒有能力來填補能源空缺,英國智囊團決議基金會(British think-tank the Resolution Foundation)的高階經濟學家 Jonny Marshall 如此表示。「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永遠不會準備好」他說。
還有人擔心各國為了應對烏克蘭危機所採取的增加化石燃料生產的短期措施,可能會持續存在。這包括英國尚有爭議的壓裂(Hydraulic fracturing)技術。不過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使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為了達到2015年《巴黎協議》(the Paris Agreement)的目標,必須大規模投資再生能源等相關基礎設施,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副高階研究員 Christian Egenhofer 如此表示。「但這意味著政府要做出巨大的財政承諾」他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