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溫度上升快速,稻米及其他農作產量恐將變少又變難吃
發表日期:2022-10-04
作者:Olivia Paschal ;翻譯:陳明陞;校稿:孫天祥
觀看:947 次
引用來源:The Guardian
夜晚是人類與動物降溫的重要時間,對植物而言,因葉片本身有氣孔,可供植物在日間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呼吸,但在夜晚時會將氣孔關閉,這樣一來對抗高溫的防禦機制便大幅下降,因此需要較低的溫度才能不受損害。
而稻米等糧食作物在開花的階段,對溫度改變特別敏感,據美國「小麥和稻米耐熱性中心」(Wheat and Rice Center for Heat Resilience,WRCHR)研究指出,夜間溫度每升高1℃,就可能導致小麥產量下降6%,其粒重量降低、穀麥中澱粉和蛋白質也減少。稻米產量更是會下降10%,晚間溫度升溫,也會影響作物品質,稻米變乾又變硬。
同屬小麥和稻米耐熱性中心的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部團隊,更進一步尋找對夜間升溫較不敏感的品種,經由拍下400種稻米在實驗室中不同階段的影像,並藉由影像分析來判識高溫對該作物所造成的變化。已初步發現,擁有「fie1」基因的稻米品種對夜間高溫較不敏感,穀物重量比較不受影響。而因小麥的研究相對較為複雜,小麥和稻米耐熱性中心也表示,這項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還有更多基因及植物生長機制仍待發掘,但這樣的工作必須持續進行,才能確保未來糧食安全並協助減少農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