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 / 氣候變遷新聞 / 內容

兩大排碳大國在氣候行動上仍存有分歧

  發表日期:2022-11-24

  作者:argus media;翻譯:陳明陞;校稿:孫天祥

  觀看:498 次

  引用來源:Argus media

日前中國與美國因裴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訪台,造成雙方氣候談判破裂,但隨著各國面臨的氣候挑戰愈來愈大,中美已決定恢復其氣候談判,美國也向全球領導人施壓,要求各國在落實其具有高昂成本的氣候目標前題下,再承擔應負責的氣候賠償份額,但在美國試圖軟化各國的抵抗情緒時,中國是否會配合執行仍是一未知數。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如果中國到206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僅僅在電力與運輸領域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就需要14至17兆美元的額外投資,未來十年也需要2.1兆美元的挹注才能實現其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公共投資已經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因此中國需要從政策方面進行改革,來刺激私部門挖掘新的投資與創新潛力。另外,美國環保署也評估,中國每年排放超過100億噸二氧化碳,縱使透過碳捕集、再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 CCUS)也僅能每年減少300萬噸二氧化碳,到了2030年中國必須要提升CCUS的產能達到2000萬至4.08億噸;到2050年,產能必須要提高到6至14.5億噸;並最終於2060年達到10至18.2億噸才行。對比國際能源總署預估的CCUS成本,每噸約15至120億美元不等,中國式必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中國氣候大使解振華重申,中國會落實其碳中和承諾,並於2060年前完成這個目標,而中國也宣布了一項針對石油、天然氣、農業以及甲烷洩露的新計畫,包含鼓勵煤層氣回收利用、成立「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並發布「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減少廢棄物產生的甲烷排放。但回顧美國發起於2030年將人類排放的甲烷降至比2020年低30%的「全球甲烷承諾」,中國並未在簽署行列中,也讓許多人感到憂心。隨著中美恢復氣候談判,或許未來可能共同推進減少甲烷排放的工作,但目前這兩國仍以不同的步調來應對氣候變遷,也讓未來誰將為了「損失與損害」買單的關鍵議題上產生對立的可能性。

回上頁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NCHC  

關於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以提供臺灣氣候變遷科學與技術研究服務為宗旨。團隊成員秉持初衷,不斷精進氣候變遷推估技術與能力、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與調適工具、深入淺出轉譯氣候變遷科學數據、強化科學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連結、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提供符合公部門、學研單位、企業及社群機構氣候變遷資料、資訊、知識、工具一站式服務。

您是第 4,508,790 位訪客   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