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讓古文明保存更加困難
發表日期:2022-12-08
作者:Daniel Cusick;翻譯:陳明陞;校稿:孫天祥
觀看:447 次
引用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
日前,科羅拉多河流域的乾旱讓數百年前的文物暴露在大氣中,而密西西比河在過去兩年間也經歷過洪水並摧毀了周圍的土地,而上面也乘載著密西西比文明的文物,路易斯安那州的考古學家Charles McGimsey表示,這些反覆的洪水與乾旱事件,讓古文明的文物反覆在水下環境與大氣環境中來來回回,對文物的保存並不理想,也將嚴重影響考古學的工作。
科羅拉多國家公園的水下資源中心負責人Dave Conlin表示,氣候變遷對於增加考古工作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這些文物長期浸泡在水中,材質已變得較為脆弱,恐加速文物的風化作用,其次則是其浮出水面後,提高了與人類接觸機會。以近期在密西西比河下游河畔發現的19世紀貿易商船殘骸來看,雖然並不像其他文物一樣古老,但仍有其考古意義。然而由於該船骸十分靠近堤壩,許多當地人與遊客靠近甚至觸摸殘骸,讓文物保存變得更加困難。
今(2022)年8月,歐洲發生乾旱事件時,多瑙河即出現了二戰時期的德國軍艦;西班牙中部的瓦爾德卡納斯水庫(Valdecanas reservoir)因缺水乾涸見底,也使得有「西班牙巨石陣」之稱的「瓜達帕拉爾石墓(Dolmen of Guadalperal)」重見天日。回顧去年(2021)夏天,美國米德湖(Mead Lake)水位也降至1937年以來的最低水位,讓許多古文物重現在大家眼前,其中也包含了19世紀摩門教定居點聖湯瑪斯(St. Thomas)的遺跡,而現在米德湖國家公園已經允許遊客進入,這也讓許多考古學家感到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