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城市高溫的7種降溫妙方
發表日期:2023-08-09
作者:Kate Whiting;翻譯:楊鈞;校稿:黃嬿蓁
觀看:1815 次
引用來源:WEF
隨著2023年7月有可能成為歷史上最熱的月份,世界各地的城市正在進行都市降溫的技術與措施,例如進行城市綠化,甚至為熱浪命名。荷蘭皇家氣候研究所的專家Izidine Pinto表示,如果沒有氣候變遷的影響,目前發生在歐美地區的熱浪事件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但隨著氣候變遷逐漸加劇,許多國家發生熱浪的機率都大幅上升,在中國甚至有高達50倍的機率增幅。世界經濟論壇為了協助全球因應熱浪事件,也提出了7種解決方案,而這7種解決方案,目前在全球各地已經有實際案例可供學習。
- 城市綠化:透過創造綠牆、綠屋頂與綠色廊道,可以讓高降雨的地區受益,透過植物吸收水分,並在光合作用時釋放水蒸氣將熱氣帶走,以達到城市的冷卻作用。
- 冷屋頂:由於水泥建築具有吸熱的特性,因此許多城市正在公共住房上設置淺色的屋頂,或是使用反光的建築材料,來將降低屋頂的吸熱程度。
- 設置首席熱力官:為了緩解都市熱島效應與降低高溫對城市的傷害,應該將高溫視為一項重要的城市治理議題。自2021年美國邁阿密設置了第一個首席熱力官之後,目前全球已經有六名熱力官,來處理其所服務地區的高溫問題。
- 命名熱浪:命名熱浪不僅僅是給與熱浪事件一個名字,而是在其上加註其危險等級,讓民眾了解此次熱浪事件的重要性,也讓熱浪如同颱風事件一般得以被民眾重視。西班牙的賽維利亞市在2022年7月首次將熱浪命名為Zoe,該熱浪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被命名的熱浪事件。
- 被動式冷卻:美國研究發現,透過遮陽、自然通風等方式,最高可以降低80%空調使用,即使不開啟空調,被動冷卻的技術也可以讓住房溫度保持在危險等級之外,而這項技術未來或許可用於窗戶、窗簾等建築通風處,並透過建築規範來保護住民。
- 涼爽區:涼爽區是全球各地都正在試驗的冷卻技術,將城市中特定地區溫度降低,並提供涼爽區清單,告知民眾在高溫時可以前往的消暑勝地。
- 陰影標準:目前許多國家正將陰影納入都市規劃中,例如阿布達比要求主要人行道應有80%的區域可達連續遮蔭、公園遊樂場則需要達到100%的陰影覆蓋。此外,新加坡也對至少一半的公共空間陰影面積有具體要求,並具體提出在夏季的9點、12點與16點需要有遮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