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鮭魚銳減,氣候變遷是元兇之一
發表日期:2023-10-12
作者:Kavitha George;翻譯:楊鈞;校稿:黃嬿蓁
觀看:1070 次
引用來源:Alaska Public Media
鮭魚是漁業中重要的經濟物種,對於北美阿拉斯加而言,其育空河(Yukon River)的帝王鮭(King Salmon)和三文魚(Chum Salmon)族群近年已近崩潰,氣候變遷是其中最為明確的影響因子。
研究人員在整個鮭魚生命週期中,從淡水溪流中的孵化到回到海洋再返回上游產卵這個過程中,辨識出多項威脅因子,其中之一便為寄生蟲。被稱作魚孢黴的ichthyophonus,尚不確定為真菌或原蟲,但這種寄生蟲的存在會耗盡魚自身的養分,導致免疫系統衰弱,會嚴重影響鮭魚往上游移動時的存活率。而在氣候變遷下,育空河水溫比南方河流的溫度增加近兩倍,促使ichthyophonus更為普遍。
另外,為冷血動物的鮭魚容易受到升溫的影響,當河水溫度超過18°C,就開始影響鮭魚細胞功能的蛋白質調節,使得其心臟更難將氧氣傳送到身體各處。過去便有研究發現,在上游移動至育空河的帝王鮭魚,將近一半都經歷了相當程度的熱壓力。除此之外,氣候變遷引起的海洋熱浪,破壞海洋中鮭魚獵食的物種,導致鮭魚在海洋中得到的食物不足,在疾病、熱壓力和缺乏食物的作用相互交錯的情況下,鮭魚在遷徙時就更為虛弱。
由於育空河鮭魚族群崩毀,對當地漁民和河岸社區有著極大的衝擊,因此也促使有關單位積極進行鮭魚族群復育,同時針對商業捕魚活動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管,希望在2024年實現三文魚族群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