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CCIP計畫辦公室
TCCIP第二期重要成果系列報導之六_豐富的氣候變遷研究資料庫
TCCIP重點工作項目之一為建立臺灣長期氣候觀測資料庫,並對外提供服務,因此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以及可用性,是本計劃努力的重點。延續本計畫第一期資料數位化、均一化與網格化成果的基礎,第二期進行更多的數位化與均一化工作,同時改進第一期網格化資料,期能提供外界更好的資料服務品值(圖1)。
1.資料數位化:完善氣候變遷資料庫
- 成果:本期計畫完成720萬餘筆氣象資料的數位化,包含部分測站日資料的23項變數,以及逐時雨量資料。數位化資料經氣象局檢核後,已納入氣象局資料庫以及科技部補助的大氣研究資料庫 (該資料屬於測站資料,TCCIP不直接提供外界資料服務)。
- 成效:目前已提供團隊內部研究人員進行極端事件分析、午後暴雨、以及輻射量分析研究。該組資料對往後氣候變遷研究可提供更多變數、更高時間解析度之資料。
2.資料均一化:有更為精準的資料
- 成果:因海平面觀測潮位站易受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故觀測記錄會有中斷現象且可能造成基準面偏移,本期計畫氣象局團隊完成10個潮位測站長期潮位觀測資料均一化工作 (基隆、高雄、淡水、花蓮、澎湖、塭港、蘇澳、新竹、東石、成功等站)。
- 成效:潮位資料均一化結果後,較能進行海平面長期變化的資料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顯示臺灣不同區域的海平面上升趨勢:高雄、基隆、塭港、蘇澳的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分別為0.37、0.74、4.93與7.00mm/yr (全球平均約為3mm/yr)。
3.更新版網格化資料:使用者最常使用的資料
- 成果:第二期計畫完成第三版月資料網格化資料,資料延伸至2012年 (目前降雨資料已延伸至2015年、溫度資料延升至2014年),利用新的網格化方法讓網格觀測資料更為接近實際空間分佈情形,同時新版資料加上離島測站。因應外界對日資料的需求,完成新版的溫度與雨量的日資料網格化資料產製。
- 成效:網格化資料是本計劃提供外界觀測資料服務的重點項目,也成為多數使用者下載分析使用的主要內容。另外此Team1的網格化資料對本計劃Team2的統計降尺度資料的產製與Team3的偏差校正以及日資料反衍為重要依據,相對準確的網格化資料對統計降尺度結果的產製、分析比較以及後續偏差校正都具有重要影響性。
圖1 三種主要產製TCCIP氣候變遷資料的方法。
- 成果:本期計畫建置了新的網站服務功能,將大多數使用者需要的網格化資料提供線上即時繪圖 (呈現不同年份、月份的平均溫度、最高溫、最低溫以及平均雨量的空間分佈)、讓使用者可直接觀看完初步結果後決定是否線上申請資料服務。
- 成效:根據資料服務統計,申請網格化觀測資料 (含同時申請推估資料) 的研究計畫數達72% (截至106年7/31申請計畫數170個計畫,262筆申請數),顯見國內進行氣候變遷研究,觀測資料的比對與分析非常關鍵,若以八大領域分類,申請觀測資料使用的前三名分別是生態、水資源以及災害領域,申請的計畫委託或補助單位多來自科技部、農委會、內政部、經濟部以及地方政府調適計畫。
圖2 TCCIP資料申請件數統計與計畫重要活動時間點。
自106年3月,科技部主導的全新「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已正式運作。延續自科技部先前兩大氣候變遷計畫--「臺灣氣候變遷與推估資訊平台(TCCIP)」與「臺灣氣候變遷調適知識平台(TaiCCAT)」,新版計畫囊括這兩項計畫的特色與專長,結合氣候變遷科學研究成果與調適方式、政策。新版計畫亦將產製新版的氣候變遷資料庫,除整合兩項計畫過去產製的成果與資料,也將更精進資料的完整性。
在TCCIP計畫過去2期執行期間,已產製大量的氣候變遷資料,包含動力、統計降尺度資料。比較不同階段的氣候變遷資料庫主要內容與比例,可見新計畫不僅資料量更大,更豐富,資料內容的比例亦有所變動,歷史資料與動力降尺度的比重皆有增強。事實上,新計畫的動力降尺度有一與以往相異的重要特色:產製較多量的系集推估,如颱風的路徑、風向、風速、降雨…等各項氣象資訊。這新增項目將利於災害風險的評估分析。
除了資料內容,新計畫也將強化資料庫的數位基礎建設,以開放資料Open Data)為宗旨,建立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模組化等工具,成為更即時、更多元的氣候變遷資料庫。
圖3 不同階段氣候變遷資料庫主要內容與比例
喜歡這一期的文章嗎? 給作者一個讚!